2024/01/03 信息来源: 教务长办公室
文字:刘贞伶| 摄影:林华钊| 编辑:安宁 | 责编:燕元12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写作中心在理教407举办沙龙讲座“质性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向明作主题报告,来自全校各院系的100余名师生参加。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主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学术写作与表达”课程负责人孙华主持本次讲座。
陈向明从什么是质性研究、如何提出有价值的质性研究问题、如何收集高质量的资料、如何系统地分析资料四个方面讲述有关质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陈向明通过“后进生”现象的案例,阐述了质性研究的定义和特点。在如何提出有价值的质性研究问题方面,陈向明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一系列标准,包括问题的具体性、聚焦性、开放性以及与常识的悖论性。她指出,一个好的质性研究问题应该能够融合个人关怀和公共关怀,具有原创性、意义和延展性。资料收集环节,陈向明详细介绍了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和焦点团体等方法。她特别强调了访谈提纲的设计和使用,以及在访谈中倾听和回应的重要性。在资料分析部分,陈向明介绍了接触摘要单、备忘录、类别法和情境法等分析工具。她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化处理,提炼出有意义的结论,并形成理论假设。陈向明强调了在分析过程中保持直觉与理性对话的重要性,以及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和调整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讲座中的模拟练习环节
讲座中穿插很多互动活动,学生们分组进行模拟访谈和观察,体验了资料收集的实际操作。陈向明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研究中,并期待他们在学术写作和研究实践中取得成就。学生们对陈向明的讲解反响热烈,表示受益匪浅,尤其对如何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和进行深入的质性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陈向明的讲座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质性研究的实用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对知识探索的渴望。
讲座现场合影
本次讲座是北京大学写作中心学术写作指导沙龙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讲座由孙华发起并组织,相关讲座视频将在北大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和图书馆多媒体资源服务平台上线,方便校内师生学习。学术写作指导沙龙旨在开展以“大学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交流与经验分享,加强学术写作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学术写作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
讲座海报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