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多远?资深评委坦言最缺是提名

“他表现了洞察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却可挖掘物间之内的压抑。” 在10月20日上午的斯特林堡国际学术会议上,斯图尔•阿兰教授深情地朗诵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引人入胜的颁奖词。

斯图尔•阿兰先生是哥德堡大学的计算语言学教授,他创建了计算语言学,从1980年起当选为瑞典学院院士,曾任前学院秘书长。在其二十五年任职期间一共颁发过十三次诺贝尔文学奖。

在题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中,阿兰先生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回顾了一百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走过的点滴历程,并从瑞典学院、诺贝尔及其遗愿、诺贝尔评奖的程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演说。世界文学所所长赵白生博士和瑞典使馆的潘溦先生作了精彩的现场翻译。

瑞典学院是古斯塔夫三世受法国文学院的启发成立,设院士18名,其组成成员一半为作家,一半为语言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等。与其他皇家学院不同,他们每周需要见面一次,讨论20个项目主持50多个奖项,诺贝尔奖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阿兰强调瑞典学院是一个全面独立的组织,这一点确保了它评选的公正性。

在诺尔贝奖评选的细节方面,阿兰教授重提了诺贝尔遗嘱的五个标准: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为前些年的工作、不考虑国籍、作品有出色贡献、体现出理想主义色彩。他还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了理想主义的含义,他指出并不一定是纯文学才能获得文学奖,这个奖项也曾颁发给历史学家,如作为哲学家的罗素和作为传记作者的丘吉尔。

演讲后的提问环节,新浪网读书频道的记者就04年耶里内克的获奖提出质疑,阿兰教授说,如果因为怕引起争议而不颁发奖项,那不是瑞典学院的做法。他表明瑞典学院的评选是完全公正纯文学的,与政治态度无关,任何有关谣传都是外界的无端揣测。他还建议大家多读细读作品,这样才能发现在它内在打动人心的地方。

对于中国与诺贝尔奖有多远这个问题,阿兰教授说他同样热切地盼望将诺贝尔奖发给中国作家,遗憾地是来自中国的提名少之又少。他说翻译的问题虽然也存在,但诺贝尔奖的评选会专门请人做各种语言的翻译,然后比较各个译本的好坏,尽量把影响降到最低。至于提名,有四个团体具有资格,分别是瑞典学院及其相关委员、各大学校文学教授、曾经的大奖得主、各作家协会主席。阿兰说他们很少得到中国作家协会的提名,他希望世界文学所以后能担当起这个责任,因为中国作家的原创力和艺术成就,一点儿不比诺贝尔奖得主们差,他们的作品同样体现了诺贝尔所欣赏的理想主义情怀。

演讲中阿兰教授还神秘地透露目前中国作家已经具有提名,出于保密性具体名单暂时不便透露。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