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考古队队员自发悼念邹衡先生

12月28日上午,当周公庙考古队的北大队员和实习的学生,听到邹衡先生去世的消息,都十分悲痛。当晚,他们便自发组织了追思会,沉痛悼念邹衡先生。

据考古队副队长雷兴山博士介绍:周原考古的重大发现,和邹先生的作用密不可分。正是邹衡早前提出的“周原问题还没解决”的总体思想,才使得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进一步深入;周公庙遗址发掘有了突破以后,邹先生亲自考证之后大胆断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商周考古中最重大的考古发现,正是这一准确科学的定位为周公庙遗址的考古与发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北大周公庙考古队的队员们非常感激邹先生,因为他们在考古发掘期间所使用的发掘与整理研究及编写报告的方法、体例,大多都是邹先生几十年亲手制订的,是他研究心血的结晶。雷兴山博士表示,邹先生长期带学生实习,并把自己多年来的实地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他关于田野考古工作的经验和研究体例已经成为业内的典范。

参加田野实习的北大考古文博院的学生们将于2006年1月10日结束实习,目前他们正进入实习的最后攻坚阶段——整理与编辑报告,为此他们挑灯夜战,分秒必争。然而,听到邹老前辈去世的消息,他们还是放下了手中的活,自发地加入悼念的行列。

对于大部分考古文博学院的学生们来说,“邹衡”这个名字近乎一个神话。这些高年级的本科生们,很多人跟邹先生并没有太多交往,但却对先生怀着深深的景仰。无论在课堂上探讨理论,还是田间野地实地操作,他们都会听到老师们、师兄师姐们不时地提到邹衡的名字。

整个追思会上,考古队的学生和老师们细数了邹衡与中国考古事业的点点滴滴。在现场,很多同学都泪流满面。邹先生一生执着于考古事业,使他们深为感动,先生一直以来给予周公庙遗址考古工作的关怀与支持令他们感激。大家纷纷表示: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做得漂亮点,用先生教会的方法去完成先生的心愿,告慰先生的英灵,表达对先生的哀思。

编辑:知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