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多管闲事

校刊编者按:宗璞是我国著名作家,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自1952年随其父———已故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迁入燕南园以来,她已在这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对燕园充满感情。近日来,由于在校园中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爱“多管闲事”的宗璞先生特向校报写来一封信,谈了她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就请读者和我们一道,来倾听这位78岁老人的肺腑之言。

 

<v:imagedata

作为在燕园居住了五十多年的居民,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对于我都是这样亲切,这样可贵。在这里沉淀着历史,孕育着将来。我有一本小书,书名《我爱燕园》。书虽小,我却觉得它很重。我要大声说:“我爱燕园!”

燕园的美不必再形容。爱护它,保卫它,不要亵渎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v:imagedata

每天我在散步的时候,总看见一些令人痛心的景象,那就是不在垃圾桶里的垃圾。鸣鹤园的水榭三面临水,可以小坐,可是就在你想坐的那个地方常常有各种垃圾:饭盒、水杯、西瓜皮。于是坐不住了,绕回来走到俄文楼前,那里有几张木椅,常有学生在那里读书,虽临马路,却很清幽,可是也常在椅前躺着垃圾,甚至有半个半个的馒头扔在草地上。有一次去南门时,见路边木椅上坐着一对情侣,脚下是一大堆橘子皮,还有吃剩的各种东西。我当时真是怒火填膺,恨不得命他们立刻站起来收拾。当然我没有,却也忍不住怒目而视了几秒钟。和我一起走路的、从小城市来的一位极普通的普通人,叹息道:“这也算是大学生!”

一、二、三院和四、五、六院之间的大草坪是校园改建中的一处妙笔。改建总是败笔多,而这里真是妙笔。这样绿油油的一大片,站在草地旁向对面看去,总想起江南水乡。

柔弱的小草成为草地,便有一种大气。可是它们毕竟承受不起践踏,草地当中被人走出一条小路,还有人在上面骑自行车。难道多走几步路真的就会累断了腿吗?!每当花好月圆良宵聚会之后,草地上常会收获各种垃圾,本是一片匀净的绿色,却变成了大花脸。如果我是个健康人,真要拿个袋子拾垃圾,把它们送到垃圾箱内,其实那并不远。

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我也已经忍了好几年,但恶习似乎愈演愈烈。我们能不能改变这种坏风气!?每要扔垃圾的时候你能不能想一想你配做大学生吗?其实爱护环境不是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一个文明国家普通公民都应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你不能做到呢?据说在新加坡,有人乱扔垃圾是要受鞭刑的。我们不能这样做,人难道非要被鞭打才能走路吗?

我有一个天真的建议:每学年开始,新生必须上一门爱护校园课,三学时即可。教他们欣赏校园的美,要爱护它、保卫它。这门课中可以有劳动,每个新生要有一段时间参加整理校园的工作:扫地、锄草等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公德,学习爱护公物,也可以辨认植物,了解历史。在义务劳动中,还可以培养对环卫工人的尊重。乱扔垃圾,是对把校园打扫干净的人的不尊重,你自己来扫扫试试看!

 附带说一下,还有一些家属或退休职工把树干当成健身器械,吊在一个树干上打秋千,甚至还有人在树枝上晾晒衣服。我曾经客气地请他们不要虐待这些树木,他们充耳不闻。我的斗争性不强,也就只好算了。

<v:imagedata

 

爱护环境,爱护公物是整个社会的事,看来我们离“文明社会”还差得远。不过,不文明总是少数,大家不要袖手旁观,都来管管闲事,好不好?我们不会永远落后的。

编辑:尧华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