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3 信息来源: 供稿:北大剧社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这是《九歌·东皇太一》中的诗句:。继谭盾、林怀民之后,故楚的神祗将再一次降临 北大剧社零二级毕业大戏《九歌》五月廿五、廿六晚七时半于北大办公楼礼堂公演。
《九歌》原是关于人神情爱与国家战争的祭文,本剧命题则是从屈原原作的立意出发,寻找贯通古今的共同的情绪,即是一种信仰与归属感。
演出介绍:(北大剧社提供)
中外学者们大都论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然而在上古,我们的先人,却是对天 地山川这些自然的盛大之物充满了敬畏,这何尝不是信仰。而现代社会的职业 分工愈趋纷繁芜杂,不同人群之间的隔阂益深,每个人自有心安处,却缺少了 众人共同的信仰。屈原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寄托高远、信仰笃定,于是一切 美好的理想都由此生发而出,无论是道德修身抑或是贤人美政。屈原的《九歌 》祭祀,并非为了供奉鬼神,而是希望通过祭祀,追寻众人的先民与往圣,从而唤醒起迷失的信仰与理想,振作一个国家,也振作一个时代。
春秋之时,诸侯之间尚序宗族以分远近亲疏,以祖宗姓氏为归属;然而在屈原 的时代,在那个英雄与贤哲辈出的列国之世,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战乱频仍 ,而人心不定,臣民无所寄托,往往流离行走于七国之间。屈原是楚人,楚国 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其文化传统的独特性,亦赋予了屈原强烈的归属感,这却没有束缚住他的眼界,他熟习七国的典章制度,他对天下的兴亡治乱的道理了然 于胸,他厌恶割据厌恶征伐,他为了七国归一而倾注心血,不过他理想中的天 下的共主,并不是焚百家之书的秦始皇,他要天下兼容并蓄列国的风致,缤纷而灿烂。
在现今这样一个世界大同的时代,我们可以四海为家,但是家,究竟在哪里? 游离的状态,匆忙的状态,令海外的华人每每思念故国却又身受牵绊不能归来 。我们也行将离开北大,甚或有人出洋留学离开中国,对归属感的思索,那种 留恋不舍,其实也都是我们这群毕业在即的北大人的情绪——
《战国策·燕策》:凡天下战国七。 战国中叶,七雄割据,各国相继推行变法新政,世袭的贵族业已没落,庶人得 以步入朝堂,平民的意志开始左右着天下的格局:在秦,承袭了商鞅新法,战 争以斩首数目评定功勋,大兴杀戮,强秦被天下人目为虎狼邦国,外交上则以反复的诈术谋取利益,是连横的倡言方,活跃于纵横更替的局势之中;在魏, 这里交通四方,是七国战车驰骋来去的疆场,也是天下学问的渊薮,纵横游说之士无不以魏都大梁为轴心,各自布划盟约,而秦相邦张仪、魏犀首公孙衍、 齐孟尝君田文,都曾供职于此,魏的外交方略因此反复多变;在齐,继田忌与 孙膑的厉兵秣马之后,齐国得以睥睨西临的三晋,与秦、楚成鼎足之势;在韩,正是秦人张扬武力,韩王被迫臣服于秦的时期,太子仓被送往咸阳作为人质,韩夹身在秦、楚两国之间;在赵,是赵武灵王登位的早期,仍没有胡服骑射
的变法;在楚,敬畏鬼神、崇尚祭祀的王与臣民,尽享有江汉平原广袤的水土,然而数百年间的流变,社稷香火已供奉在宫城繁华之内,令楚踯躅不前,吴起与沈尹章的改弦更张,终究烟消云散,其后左徒屈平所草拟的宪令,亦复如 是,尽管楚王曾握有六国合纵纵约长的名义,盛衰却不会因为虚名而扭转——
《史记·楚世家》: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
楚怀王十七年,秦相邦张仪诈言许诺,将偿还与楚故都丹阳所在六百里商於之地。楚王熊槐无视客卿陈轸劝谏,结与成言,绝交于齐,自取其辱,王怒而兴兵,三路挟击秦韩,势成犄角,一时得利。张仪乃游说昔日秦廷旧识,楚公族芈戎,借以削弱楚国军事支撑,败楚师于丹阳,斩甲士八万,尽夺汉中之地。
先时,楚左徒屈平流放于汉北云梦,当此国难,未获王命,自归郢都,受命任 三闾大夫职,执掌九歌祭祀,悯恤国殇忠魂,鼓舞士气,再兴复仇——
编 剧:俞礼玢
导 演:俞礼玢
副 导 演:杨兆凯
排练助理:廉超群
祭祀编排:赵鹏 张琬婷
舞台美术:杨兆凯
服 装:李玉娟 郑旭 戴春黎 李明
道 具:林叶 彭南赟 王若菁
灯 光:丁雨
音乐音效:廉超群 赵鹏 胡晓 边和
舞台监督:魏然
场 记:温敬雅
统 筹:付鹏飞
展 板:肖毅 袁毅
摄 像:赵博 吕帆
主要演员:
廉超群,饰宁氏子
邵夷贝,饰钟离
王 浩,饰楚三闾大夫屈平
孙嗣勤,饰楚怀王熊槐 / 魏门客
赵 鹏,饰靳尚
刘晓旸,饰郑袖
付鹏飞,饰秦相邦张仪 / 楚左史
秦 强,饰楚左司马芈戎 / 魏门客
于冬琪,饰楚谒者景鲤 / 魏门客
王直轩,饰楚令尹昭阳 / 魏犀首公孙衍
杨兆凯,饰魏昭王魏遬 / 楚国老沈尹章
胡晓丹,饰女媭 / 郑母
徐 岩,饰楚客卿陈轸 / 齐孟尝君田文
黄 亮,饰楚大司马淖滑 / 楚甲士
仲力恒,饰楚上柱国景翠
齐晓瑾,饰楚太史唐昧
李景雯,饰楚巫觋
陈良斌,饰从者
魏 然,饰渔父 / 卜尹
《左传·成公》: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