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创作者不能对自己撒谎:吕克·贝松与北大学生谈电影、话新书

“不能对自己撒谎。越接近本我,才能越容易在最后时刻被观众感知。”昨天下午,吕克•贝松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对未来的影视编导们如此说道。

一袭休闲装扮的他,看上去的确像近日媒体所报道的因身体不适而“有点倦容”,不过在演讲中还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幽默与智慧。他以“你们得提问题,我下星期不会再来的”开场,引起了台下阵阵掌声。他还笑称在座的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很有运气,因为他曾经想在学校学电影却未成功。

<v:imagedata

此次来北京,吕克•贝松的重点就是为了推荐《亚瑟》系列小说。昨天上午,他还出席了由接力出版社主办的“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亚瑟》系列新书发布会”。《亚瑟》系列一套4本分别是《亚瑟和迷你墨王国》、《亚瑟和禁忌城》、《亚瑟和黑暗王子》、《亚瑟和两个世界的战争》,目前中文版都已由接力出版社出版。亚瑟系列故事构建在西方最著名的传说“亚瑟王拔出石中剑”的基础上,讲述一个年仅10岁的现代小男孩在巧合中跌入了另一个空间,从此成为了抗击邪恶的英雄亚瑟王的化身。

在演讲交流会上,吕克•贝松还特地将话题引向自己的新书。在回答有关《碧海蓝天》的提问之后,他说到,“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咱们还是谈谈我的新书吧,这几年我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被问及亚瑟系列创作意图,他表示,创作这套书,是因为他在成为几个孩子的父亲之后,开始特别关心孩子。在他看来,教育孩子靠普通的说教可能收效不大,于是他选择通过亚瑟人物来讲述一些道理,教育孩子们热爱自然、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等等。

他还与大家分享了很多关于艺术创作方面的体会。关于电影创作,吕克•贝松谈到,创作首先是自我表达,无法想象某个人既为了一位十一岁的中国儿童又为了一位九十岁的荷兰老太太而进行创作。他说,如果说创作过程中有一个假想的读者的话,那么这个读者既没有具体的年龄,也没有具体的性别,而只是一个空洞的假想物。他还表示,电影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对自己撒谎,因为很难对自己的作品有判断,“对自己的欺骗经常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一个要做的理由。而一个人越接近本我,越是真的想做那个东西,它才越容易在最后时刻被观众所感知。”关于创作的灵感,他说,灵感在空气中,在树梢上,在地铁里,所有外在的事物与你自身的碰撞都会成为你独特的灵感,“一个好的电影导演的主要营养肯定不是别人的影片,如果一个学生是从别人的影片中得到灵感再去做自己的影片,那有点近亲结婚的感觉,那后代一定是不太正常的。”

关于之前曾做过“只做十部电影的承诺”,吕克•贝松谈到,这不是誓言,而是给自己的纪律,他是希望以此来约束自己,希望自己能认真对待每一部作品,使每部作品都很扎实,而不是随波逐流。

他还勉励在座的有志于从事电影的同学们,要珍惜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遗产,创作立足于本国文化的东西,他说,“中国电影界经常会产生天才,所以年轻人一定要留在国内,没有任何人在中国拍电影会比中国人拍得更好。”

      吕克•贝松是世界著名导演,他的到来带动了整个现场的气氛,场下的同学争先恐后地发问,在主持人宣布最后一个问题之后,还有好几个同学站起来直接发问。主持人北大教授陈旭光形容昨天是“北大电影人的重要节日”。

 

摄影:君扬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