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4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本网编辑部
1962年2月24日,胡适逝世。胡适,中国现代学者。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上海中国公学肄业。早年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赴美国,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学子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同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发表新诗集《尝试集》,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19年7月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以改良主义反对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历史研究方法,影响颇大。1922年离开《新青年》,创办《努力周报》。认为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是“海外奇闻”,宣扬“好人政府”和“省自治联邦制”的主张。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独立评论》,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主张,1938年任驻美大使,代表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美互助条约》。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大会主席,领衔提出《戡乱条例》。1948年去美国。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湾逝世。 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文存》等。
1951年2月24日,北大建立党委会。由于北大党员人数的增加,北京市委指示,北大的组织建制由党总支改为党委会。1951年2月24日,北大党员大会在华北大学工学院(原中法大学)礼堂举行。北大党员共400名,其中正式党员302名。大会选出第一届党委委员叶向忠等12人(另工农速成中学一名委员暂缺)。党委会第一次会议举行,1951年2月26日,北京大学举行第一次党委会议,会议决定党委委员分工如下,书记叶向忠,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王学珍、组织部第一副部长谢青、第二副部长谢才民,宣传部长王孝庭、副部长程贤策;……。
1997年2月24日, 北大在电教楼前举行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下半旗向19日逝世的邓小平同志致哀。
编辑:尧华、知秋、商伟、君扬、碧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