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之卢伟:天空留给有准备的翅膀

人物名片卢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8级本科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2004年参加新鸿基地产在香港为期一年的管理培训生计划,现任新鸿基地产市场研究部的副经理。

从北航到北大,从工科到金融,直至现在当上新鸿基地产市场研究部的副经理,他在一次又一次反思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唤醒着主动的自我,努力超越着曾经的成就,懂得放弃让他获得更丰满的“羽翼”,学会抉择让他享受更广阔的天空——从积累到展翅,到翱翔,这里每一步的成长痕迹所见证的主角叫卢伟,他坚信,对自己负责,给自己一个交代,即便是逆风而上,也能领略到比别人更多的精彩。

积累篇:北航初露芒,四载燃激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西安走出来的卢伟浑身上下都沾满了古城的气息,厚重、踏实,恍若一块坚实的老墙砖那般,让人倍生信赖之感。也许正是沾了这股稳健气质的光,来到北航,他就被老师和同学推选为班长,这让憨厚老实的卢伟在兴奋之余,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尽管之前在高中也有过担任班干的经历,但是现在他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喜好、处事风格,以至于生活方式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大家都共同面临着一个对新环境适应的过程,如何让拥有这么多异质性的个体和谐共处,在团结的氛围中共同成长,成为大学生活给卢伟提出的第一个挑战,也成为他摆放在自己心中的一个天平,遇到一些难以抉择的事,他总要在这个天平上掂量一番——集体的责任、老师和同学的信任让他时时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要以大局为重。

有付出的回报总给人以莫大的鼓励,班级的点滴进步、同学们的各种收获都让卢伟深刻地领会到甘于奉献的意义与价值,也正因为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洒下了属于自己的汗水,他似乎比别人更多地被赋予了一种感受各种人和事的触觉——因为只有比别人更多地体味其中的不易与艰辛,才能比别人收获更多的感动与喜悦,所以卢伟不无感激地说,四年大学生活里,他用百分之百的付出换取了百分之两百的收获。当然在为集体付出的同时,卢伟也并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业,从高中理科班时就养成的勤奋上进的品性一直支撑着他在尽责担任班长的同时,花比别的同学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上,毋庸置疑,与他人相比,自己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被压缩了再压缩,但卢伟记忆中的这段时光并没有掺杂些许遗憾的味道,在他看来,那是他激情被充分燃烧的四年,也是他不断积累人生的无形财富的四年,他没有遗憾,但他更不感骄傲,那只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展翅篇:漫漫考研路,深深燕园情

从学习到生活,再到在班中所任的班长之职,无论是哪一个衡量的角度,卢伟无疑都是将自己在大学的日子经营得有声有色,但是抛却这所有外在的风光,升入毕业班的卢伟开始停下忙碌的脚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真正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吗?将来准备当工程师吗?……他连珠带炮似的一连问了自己十几个现实的问题,但这突如其来的自我“拷问”竟让他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一个个否定的答案让他觉得无所适从,徘徊的卢伟开始为自己迟到的反省而感到无比的恐慌——原来自己甚至一直都不清楚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之前的辛苦付出瞬间幻化成一个大大的疑问号,前途也似乎变得茫然而不可识。

但卢伟并没有因为眼前的迷惑而就继续在原先的道路上“得过且过”下去,他需要给自己一个理由,也需要给自己一个方向。而要摆脱眼前不知路在何方的尴尬处境,首先必须做的就是要找到其最根本的症结之所在,反观自身,卢伟发现,原来在之前的人生航程中,他本人充当的只是自己这艘航船上的一个“水手”的角色,对外界各种力量所扮演的“船长”的指挥“惟命是从”,与其说是他在生活,还不如说是生活在左右他——从高中选文理到大学选专业,自己不是随波逐流,就是让家长或老师做主,虽然在别人面前他一直树立的都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乖孩子的形象,但是他却没有给内心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交代,所以那个真正的自己也就一直被压抑在内心的最深处。卢伟很清楚,大学毕业之后又是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又将再一次面临人生中的重要抉择,他也知道,如果要想今后的人生不再留有更多的遗憾,这一次就再也不能把选择的权利让给别人了,所以,他要真正地给自己做一回主,让前进的脚步遵循内心的声音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而他选择的这条道路正是考研,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考研本来就是一条为“千军万马”准备的“独木桥”,而考北大的研则更是要付出加倍的艰辛和汗水。不过,卢伟坚信,只要心中有梦,只要脚底有劲,就没有越不过去的“槛”——学金融的朋友给自己打开的另一种新鲜视角,金融讲座与自己心灵的碰撞,金融书籍给自己的思维熏陶,这一切都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他,也让他真正的明白到自己需要和追求的是什么,曾经模糊的梦想也随着这番醒悟褪去若隐若现的神秘光环,尽管仍然不是触手可及,但已是清晰可见,足以让他不由自主地冲破“水手”的矜持,扬起自己的风帆。在旁人看来非常艰苦的备考阶段,卢伟并没有感到自己受到了多大的“摧残”,他承认这是一次对身体的磨砺和考验,但更把它看作是一次对精神的“洗礼”,因为在这个过程让他懂得了如何单纯地做一件事,如何全心全力地为一个明确的目标付出,洗掉了曾经的茫然,也涮去了曾经的焦躁。凭着劈风斩浪的毅力,凭着精心的筹备,卢伟最终不负己望地拿到了开启自己梦想大门的钥匙——他被光华金融系录取了。

不过刚刚进入北大的时候,卢伟感到自己身上向来所携带的那种被动与沉闷与这个校园的整体氛围格格不入,但正如卢伟所说的那样,无论是怎样的一个个体,当他置身于这样一个民主自由的环境中时,总是会被那股精气神所触动,所感动,直至被感化。他当然很快也就被这里的活泼性和生动性深深地吸引住,并且喜欢参与到其中去体验这种感受——老师课堂上的精妙讲解、同学课余时间的“唇枪舌剑”都能让他擦出思想的火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他也似乎能切身体会到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战火硝烟”,这里的大世界其实也是他心灵的小天地。而博雅塔的端庄、未名湖的灵秀都让卢伟忽然感觉到,原来享受一个自由、活泼的灵魂竟能摆脱那么多的沉重,他就像一只脱茧而出的蝴蝶不由自主地让这个园子里的点滴弹拨着自己的心弦,一切是那么的新鲜,但又是那么的熟悉,卢伟庆幸选择了这样一种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在燕园里两年的成长,不仅在他的记忆中定格,也成为他之后道路上永恒的财富和积淀,毕竟他自信的双翅在这里有力地展开。

翱翔篇:缘定新鸿基,释放真自我

研究生阶段的实习,卢伟凭着自己的出色表现进入了国内一家知名的投行,主要帮助券商作股票增发的工作,在实习的过程中,他很努力也很踏实,深得领导的赞赏。但虽然能力证明他足以让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面地生存下去,卢伟却又给自己来了一次“后退”,放弃了投行这条道路——因为他还是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行堆积如山的工作让他觉得在这样庞大的压力下,他的主动创新会被压抑到窒息,所以,他要重新寻找一个能够释放真正的自我的地方。“良禽择木而栖”,那卢伟的这块“栖身之地”究竟在何处?就在他苦苦寻找之际,新鸿基地产在香港的管理培训生计划让他眼前一亮,一方面,这个培训计划本身的完整性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提升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也一直憧憬着能去香港这样的多文化的环境感受和领略一番。并且更重要的是,地产行业与他自己所学的金融专业并不缺乏交集,在这里,他之前所积累的知识能够学有所用——这样一种契合自我、能够充分施展才能的氛围正是他需要的。经过充分的准备,卢伟如愿地加入了管理培训生的行列,在香港的一年虽然短暂,但却让他在能力和思维上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回到北京之后,卢伟首先在公司的市场研究部做了两年的基础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住宅市场进行策划分析。由于表现突出,并且之前在培训过程中所积累下的功底让他了解各种渠道的速度也更快,两年之后,卢伟就被提升为部门副经理,从一名普通员工到领导,他需要更高的视角,以前只需负责自己的研究一块,最后以简洁、清晰的形式提交即可,现在却要跳出单一逻辑,统筹整体的资源,予以合理的协调和分配;从研究到开发,他需要走出办公室,到不同的城市看地,与各地的官员、律师、中介和开发商合作伙伴打交道,对知识的多样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他来说都是挑战,但他把挑战变成了机遇,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不断地突破自我,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处于“风口浪尖”的地产行业,在外资企业进入受到限制的严峻形势下,能够很好的维护公司形象,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而从卢伟自身的角度来说,这样一个为公司效力的过程也让他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因为他翱翔在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当我们提出要他送几句话给师弟师妹时,卢伟语重心长地提了两点:首先,学生时代就是一个打基本功的时期,要让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而不能得过且过地让这段黄金时光浪费掉;其次,在毕业之前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对校外的世界有所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进入,工作的好坏并不在于其表面光鲜与否,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文/周慧灵)

 

编辑:商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