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团校召开小组会畅评时事

3月23日下午2:00, 高级团校五组在团委221会议室召开小组会,并对“河南慈善总会要求受捐助学子签‘道德协议’回捐”这一事件开展了讨论。校团委副书记、团校班主任孙明出席,会议由团校秘书长李婷婷主持。

为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加强对团校学员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工作,高级团校的学员教育和集体活动以小组例会为依托和载体,开展每两周一次的讨论会,鼓励自主、自觉地对时事动态保持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不断提高学习和领会能力,发掘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全面评析。

讨论会现场气氛热烈,学员发言踊跃积极。从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培养工作的宏观视角,社会学系05级本科生李勰就慈善事业推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通过与国外相关组织群体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横向对比,谈了加强责任感教育培养的现实意义,并展开论述了大学生如何承担时代责任问题。考古文博学院05级本科生张宇翔提出,开展责任感培养工作需紧密结合大学生特点,以“阳光志愿者”为例,阐明了精神上的带动在慈善事业“由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设身处地地站在受助人角度看待“道德协议”的签订,心理学系06级本科生李延睿对其提出了质疑,在结合本专业知识分析受助人心理意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指出回馈方式必须“更好地契合受助人的需求与心理”。医学预科06级本科生郭时伟就此问题进一步举出了若干具体事例,就“受助人不回馈社会原因”从多方视角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良性“捐助—回馈”机制的建立。社会学系05级本科生房瑶道出了“感恩”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将责任感培养落到生活点滴中,真正将责任感培养工作落到实处。经济学院05级本科生董纳对此观点表示了赞同,强调了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性。

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学员经讨论形成了一定共识,最后,孙明对此次讨论会作了总结与评价。就慈善工作程序方面问题,孙老师指出了由此反映出的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机制亟待完善的现状,应以理性、客观的心态看待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他强调,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青年学生关心时事、与时俱进的思考习惯实际上就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实践,本次选取的新闻事件并不是一个很大的焦点问题,但从中能够看到很多方面,这就提醒大家随时对社会、对生活保持关注和思考,于不疑处有疑,关注和思考就是一种责任,希望高团学员自主加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在对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中提出多角度的深刻认识。

与会学生骨干表示将继续积极参与讨论学习,自觉落实“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实践教育”的正确理念,在实践中锻造为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会议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编辑:知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