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我的北大青春纪事】我的北大生活

【编者按】又是一个七月,又是离别时节。在毕业生即将离开永远的校园的时候,回溯走过的四年大学生涯,他们会怎样记录自己在燕园的成长点滴?他们会对母校、家长、老师和同窗表达怎样的诚挚感情?他们又将对在读的学弟学妹们讲述怎样的成长心得?为了给毕业生们提供一个记录燕园生活、表达感恩之情、讲述成长心得的良好平台,学生工作部启动了《我的北大青春纪事——北京大学2008届毕业生毕业纪念文集》编撰工作。在北大新闻网的大力协助下,即日起,学工部将从征集到的毕业文章中择其精华予以刊载,用文字作为即将开始新生活者的青春纪念,也把他们的叮咛和建议留给他们关爱的后来人。

 

个人简介:韩思蒙,女,于2004年由河南省郑州一中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现攻读概率统计方向。在校期间,成绩优秀,位于年级前列,并多次获得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 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还积极参加科研,在“Jun政基金”的资助下,参与了统计方法和因果推断方向的研究。曾先后担任班长、院学生会副主席、助理组组长,热心参与APRU国际会议、国家体育场测试赛等各种志愿服务工作,经过四年充实的大学生活,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将于2008年下半年赴美攻读统计学博士学位。

座右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进入北京大学读书是我一直以来最重要的梦想。孩提时代有很多幻想和美丽的梦,其中最大的理想是能到未名湖畔读书,感受最好的教育,去做一流大师的学生。2004年,我带着朴素的喜爱,带着朦胧的憧憬,我来到北京,来到北大。面对五四路旁热情洋溢的接待老师,跟随忙碌穿梭为我们带路的学长,我跨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踏入了北大校园。伴随着兴奋和迷茫,成为了一个光荣的北大人。大学生活使我对北大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之情。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转眼间进入朝思梦想的北大已有四年,就要走完自己的大学历程。很快就要离开母校,踏上国外求学的征程,不由得浮想联翩……

北大生活刻骨铭心的感受是她的文化积淀和优秀传统。在北大四年,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这极大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难忘刚刚踏入母校时的幼稚,对北大的理解仅限于她的名气。而今我却懂得了她的博大、开放、自由和厚重。今天我不再仅仅欣赏她建筑的雄伟、园林的绿化、山水的清秀和校门的神圣,感悟更多的是她的大师之大、学友之情、文化之深、校风之明。难忘校长新年的歌喉,难忘校长撞响的新年钟声。难忘老师们高尚谦逊的品质、渊博的学识、高瞻远瞩的学术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难忘他们孜孜不倦的进取和无私的人生。难忘老师们敏锐的思维方式、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格以及对事业的忠诚。是他们把我领上了科学之路,使我们受到莫大的教益和熏陶,是他们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使我们终身受益和怎样面对人生。他们让我一生敬重。

北大的学生生涯是一个由大师相伴和与“状元”为伍的过程。曾经设想大学生活是无忧无虑和轻松愉快的,但是当真正融入到这个校园中,才发现大学生活的紧张、忙碌是之前无法预料的。大学四年面临最多的是接连不断的选择、挑战和机遇。特别是来到北大数院这个“牛人”聚集的地方,仰望众多德高望众、学富五车的大师,面对许多拥有“金牌”荣誉和“状元”头衔的同学,看着眼前的“三高”专业课程,不禁心绪忐忑、有点茫然,真有点儿透不过气的感觉。然而,经验丰富的本科生导师会及时为我们指点迷津。导师王长平教授曾告诫我:在北大,你们面前会有很多的“梯子”,没有人会在后面鞭赶着你们向上爬,但是你们要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主动性来选取适合自己的“梯子”,选择登“梯子”的方式,努力攀登、通向你们自己的目标。这句“点惑”之语深深的影响了我的大学四年,也许现在我才更能体会到恩师所言“梯子”背后的含义。

大学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研究、转变学习方法的过程。大学虽然课时不多,但课程却与高中时截然不同。中学时,老师对一个知识点常常反复地讲、反复地强调,旨在强化基础和掌握要点。而在大学,老师很多地方是点到为止,更多的是留给大家思考的空间。比如定理的证明,只讲思路而由我们自己补充细节。课余下的任务量可能远远超出课堂内容。陈天权老师曾经谆谆教导我们说:学数学一页书要读出十页笔记,虽然作者会跳过一些内容,但是作者所明白的其中奥妙,我们未必清楚,所以需要在笔记中全部补充完整。就这样薄薄的一本书,我们往往要写下厚厚的笔记……从陈老师那里我们懂得了、科学的严谨,懂得了什么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素质;与此同时,我们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逐渐由被动学习转向了主动求学,并且在补充细节的过程中,渐渐也学会了如何找到、发现问题。当然,前辈们对待工作、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更是深深的影响和激励着我们。六十多岁的老人家不顾自己的病痛,除了每周为我们上课,还亲自为我们答疑,认真解决大家的疑惑,有时候甚至刚打完吊针,手上还有胶布就赶来为我们授课、答疑,让我们无不感动。这更增强了我们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的决心,虽然微分很难做,积分很繁琐,虽然有没完没了的看似简单却十分复杂的证明题,我们都不觉得苦。基本功的训练对我们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克服浮躁、沉下心来!正如我们学习、研究实数存在性的那一个月时间,尽管有些枯燥、繁琐,但脚踏实地的坚持使我们有了扎实的功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能力的锻炼也为以后的学习、科研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涯中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学的学习并不是单靠课本知识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学习的也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定理、命题。科研的能力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是科研开始的第一步,面对着基础、概统、金融、计算、信息等五个专业,应何去何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选择。是经典的基础数学、奇妙的概率统计、曾经梦想的金融数学、还是方兴未艾的计算数学?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最终我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概率统计方向,并很幸运地能够跟随仰慕已久的耿直教授做科研,而且成功地得到了“Jun政基金”的资助。给本科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近科研,是北大的特色之一,我是这一优秀传统的直接受益者。参与科研的过程,是使我们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理解,知道我们所学的并不仅仅是纸面上的一个个符号,而是许多具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我们的学习、科研过程中老师办公室的大门永远都是为我们敞开的。当我们有疑问、不解的时候老师都会耐心的为我们解答,无数次我们带着满心的疑惑走入,带着清爽的微笑离开,而老师却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从老一辈身上学到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听着他们讲当年他们在未名湖畔谈论、在熄灯的黑暗中思索,我们才渐渐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学问。学问学问,不问不为学,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参与科研的过程锻炼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受益终生。

大学生涯中我们应更加关注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进入到大学我们已经一只脚迈入了社会,在学校不单单是学习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亦非常重要。尽管我选择了数学这个课业十分繁重的学科,但是从一开始我就注重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认真把握每一个可能的锻炼机会。从班长到学生会副主席再到学院助理组长,我经历了不同位置的锻炼,每次岗位的不同都让我对为人处世、工作方法有进一步、甚至全新的认识,而自己也因此更加成熟了。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应对自如,我从中得到了锻炼,也让我们相信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回报。而作为当代青年服务的意识亦是非常重要,志愿活动的参与体现了我们当代青年人的风采。“APRU”会议的志愿服务,让我有机会向世界各国的高校展示北大学生的风采。作为即将出国的毕业生的我虽然奥运会的时候不能在国内参加志愿服务,但是鸟巢测试赛的志愿服务也让我为奥运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认为,能力的锻炼更突出的应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事物辨别、选择的能力。要具备人生路上的众多岔口中选择属于自己道路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随着大流走。作为北大学生,课程、科研、社团、工作,各种各样的机会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我们有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机遇。我们还需要的是应具有实时把握机遇、掌握未来的能力。

四年大学生活学校和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是全方位的。作为学生,我们在学习、科研、生活、人生等林林总总的诸多方面,都得到了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在学术上,面对我们的迷惑和徘徊,他们以高瞻远瞩的眼光给出咨询建议,在完全尊重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同时,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使得事半功倍。在生活中,我们的学院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位老师都在关心着我们。办公室内总是忙碌着他们的身影,为我们解决着一件件看似小而又很重要的事情。在身处重压的时候,与老师一席交谈会让我们顿时清爽;在我们迷茫徘徊的时候,与老师短暂的交流会让我们豁然开朗;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与老师的倾诉会让我们重新振奋。老师教会了我们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做人。四年来,我们一直在从他们身上汲取着营养。

大学生涯中同学之间的友谊是最难忘的。四年北大,许多同学间的美好回忆都留在了我们心中。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相逢北大是天大的缘分。也许忙碌的老师不是随时能够找到,可众多的同学永远在身旁。可能很多的问题不是单凭老师讲解就可以完全明的,而同学间的讨论则有助于加深理解和促进问题的解决;尤其是思维非常活跃的同学,常常会对一些传统问题的求解提出新颖独到的思路和见解。因此加强同学们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是非常必要且令双方获益的好事情。四年北大,许多同学间美好的记忆都留在了我们心中,记忆犹新。曾记得那些运动场上的英雄,曾记得未名湖畔的结伴而行,曾记得课后食堂的喧闹,曾记得课余阅览室的宁静;忘不了四年同窗之谊,忘不了四载友谊之情,忘不了四年的相互呵护,忘不了四年的一路同行。今后,也许我们会踏上不同的征途,也许会有不同的前程,但我相信,无论天涯海角,无论是输是赢,都会像现在一样的亲近,像现在一样的坦诚。因为我们同因北大而骄傲,因为祖国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一定会无愧人生。

此时此刻,“谢谢”已不能足以表达我们的心态,感激已不能表露我们的心情。过去,我们因北大而骄傲,未来,我们将奋力让母校因我们而光荣。作为北大人,也许我们直接投入社会,也许我们继续攀登科学之峰。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心系北大、延续青春梦想。幻想着漫步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幻想着仍坐在小树旁、感受滴滴细雨、倾听熙熙微风……

我知道,我永远忘不掉北大,母校会伴我一生。

 

编辑:文尚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