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青年理论骨干深入学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5月11日晚,北大团委宣传调研部在老生物楼221会议室举行深入学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校团委宣传调研部学生骨干、青年理论骨干发展中心学员代表等3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大家一致认为,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视察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向全国青年祝贺节日并发表重要讲话;5月4日,李长春同志代表党中央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当代青年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勇担时代使命提出了殷切希望,为当代青年健康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李熠星(中国语言文学系07级硕士研究生):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鲜明的时代意义。90年前,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90年来,五四运动所孕育的伟大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围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断求索、不懈奋斗。今天,五四先驱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许多已经成为现实而且被大大向前推进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弘扬是为了更快地迈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先驱秉承的理想信念依然是我们的力量和信心所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五四运动所开启的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依然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任劭婷(哲学系07级本科生):五四运动以来90年的历史带给我们深刻启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解决在谁的领导下、以何种指导思想、走什么路、依靠什么样的社会力量来推进的问题。五四以前各种力量开展的社会实验一一失败,五四时期各种思潮争鸣的道路问题渐渐明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从此开启了从悲惨境遇向光明前途的伟大历史转变。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90年来,中国青年不断弘扬五四精神,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90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青年这一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奏响更加辉煌、更加豪迈、更加动人的青春乐章。


张燚明(历史学系06级本科生):要发扬爱国主义这一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90年来,北大青年始终高扬爱国主义这一光辉旗帜,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从“还我青岛”的悲愤血书到“同胞起来”的铮铮宣言,北大青年挺身而出,积极活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推波助澜;从南下示威团,到“一二•九”运动,再到“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北大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奋不顾身。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小平您好”的时代强音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文明修身行动、助力生态文明的先行之举,从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到支援灾区、共渡难关,从爱心社率先举起高校志愿服务的大旗到直接缔造“鸟巢一代”的光辉形象,北大青年挺立时代潮头,勇开风气之先,在个人的成长轨迹上深深打上了爱国报国的永久烙印。当前,我们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最鲜明的主题就是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最基本的途径就是集中精力,为北大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最直接的行动就是以优异的成绩,向即将到来的新中国60周年华诞献礼!


陆心媛(元培学院08级本科生):要坚持勤奋学习这一优秀品质。那时候,正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勤于学习、积极引进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才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民主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为五四运动的爆发积蓄了精神力量。西南联大时期,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北大师生始终秉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传统,依然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刚毅坚卓的精神和勤勉务实的学风;8年间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为新中国的建设、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北京大学有着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宽广多维的成长平台和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机会,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兼顾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兼顾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兼顾科学方法和技能本领,更加紧迫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加敏锐地学习,努力成长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国家建设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高素质人才。


高 翔(城市与环境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要培育深入实践这一优良作风。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会有威力,青年只有接触社会才能有活力。正是一批进步师生、爱国志士走向社会、深入工农,广泛地动员和组织起了群众,才使得五四运动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并取得了成功。20世纪80年代初,北大团委在全国第一个发起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行以求知、学以致用”,走向社会、走向基层、走向群众,在广阔天地里经风雨、长才干、作贡献。在这种大氛围的影响下,以胡春华、莫锋等校友为代表的一大批北大青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主动选择去西部、去农村、去基层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当前,我们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自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就业见习、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招录等平台,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而又大有可为的地方,了解国情、体察民意、历练人生,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黄美涛(社会学系05级本科生):要践行奉献社会这一高尚品德。90年前,爱国青年不顾北洋政府的镇压走上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反帝反封建口号,这一彻底的、不妥协的斗争姿态所蕴含的牺牲精神,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同情、共鸣和支持、响应,使五四运动发展成全国性群众斗争,推动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迈开了有力的步伐。这种奉献精神在北京大学薪火相传、绵延不息。改革开放以来,从20世纪90年代的“文明修身行动”,到“新世纪文明修身行动”,再到近年来深入开展的“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始终都倡导学生要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初爱心社率先举起高校志愿服务的大旗,到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落户北京大学,北大青年常怀“做一滴水就要滋润一寸土地,当一缕阳光就要散发一份光热”的信念,热情参与爱心公益、志愿服务、生态环保等体现时代新精神的有益活动。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北大青年用微笑写就了北京最美的名片,用奉献铸就了当代青年最美的群像,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和友谊,也为促进社会和谐、形成文明风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国鹏(信息科学技术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要弘扬开拓创新这一宝贵精神。五四运动猛烈地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也促使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联系到那个封闭、保守、僵化的年月,五四先驱们开拓创新的巨大勇气和坚韧精神让我们钦佩不已。今天,创新已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思想的共识、实践的导向。去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北大时指出,“大学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重要阵地。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力量雄厚,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创造更多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这种精神气质既濡染着王选院士等卓有成就的老一辈科学家,也孕育出了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郭红卫教授、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王启宁同学等青年新锐。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充分发挥思维活跃、求新愿望强烈等自身优势,着力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丰富创新实践,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力添彩,为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应有贡献。


邓 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四先驱们为反封建、反迷信,为中国请来了“赛先生”(科学)。如果说五四时期科学首先是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那么今天,“科学”则表现为积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李长春同志在讲话中希望“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当前,全国高校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5月6日,习近平同志视察北大学习实践活动并作重要讲话,这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我们将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做到真学而不浅尝辄止、真懂而不一知半解;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真信而且坚定不移、真用而且持之以恒,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编辑:碧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