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成功举行

11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总部高级经理傅丹、中国工商银行海淀支行个人信贷部经理刘长友、中国银行海淀支行个人信贷部副主任赵颖、中国银行北大支行行长陈天国,北大教务部、研究生院、学生资助中心以及各院系从事贷后管理工作的有关负责人和经办人约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北大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杨爱民主持。

在会议第一阶段,来自北大法学院、中文系、光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经济学院、物理学院的有关负责老师依次做了经验发言。各位老师分别结合本院系近年来开展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创新举措、有效方法、实际成效为重点,采取整体性概括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模式,介绍了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好的思路和做法,与参会的各位老师分享了他们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

 
工商银行海淀支行个人信贷部刘长友经理讲话

在会议第二阶段,中国工商银行海淀支行个人信贷部刘长友经理在讲话中首先充分肯定了北大多年来在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向北大有关领导和老师的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结合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一方面客观、深入地剖析了2004年以前老机制助学贷款在机制建设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另一方面列举了高校贷款毕业生在偿还贷款环节上存在的几种心态。他指出,多数具备还款能力的贷款毕业生的还款心态和还款行为都是良好的,具有良好的信用表现,特别是北京大学等对贷后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大学生信用教育开展良好的高校毕业生。当然,极个别同学由于缺乏基本信贷知识,甚至是抱有侥幸心理,导致还款不及时、不足量,这些问题还需要高校与银行密切配合,在信用教育、还款确认手续等诸多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力求把此项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总部傅丹经理讲话

随后,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总部傅丹高级经理做了讲话。她首先感谢多年来北大对于中国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她表示,聆听了北大学生资助中心和各院系老师的发言后,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了北大贷后管理工作的好的做法,对于多位老师阐述的“以真情来换真情”的关爱同学的工作模式非常感动。她认为,北大开展的诚信教育以及贷后管理全程工作模式都是很好的,一些做法值得向其他高校推广。高校老师是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今后,银行依然希望与高校更加紧密的开展贷后管理方面的合作,培养广大同学的信用意识,更加有效地控制不良贷款率。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讲话

张彦副书记在会议后半段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感谢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多年来给予北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对于贷款助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重要的国家资助政策,长期以来,北大对于政策的落实给予了高度重视,包括学生资助中心和各基层院系在内的有关部门和具体同志都开展了大量细致入微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贷后管理工作关乎贷款助学工作的良性发展,关乎学校声誉,也关乎人才培养问题。张彦副书记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经典案例,生动、风趣地为与会老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信用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精细地阐释了助学贷款工作与信用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的重要意义和育人功效。他强调,北大有关部门和院系要在今后继续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从北大学生工作精致化发展的总体战略上审视和推进此项工作,要在贷后管理全过程工作的几个环节上,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注重精细管理和服务,要努力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使用金融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要在贷款毕业生信息采集上获取更多的可用信息,要更加重视催缴还贷的先期提醒工作,同时要采取合理、适当的形式,建立和逐步强化毕业生不良还款信息校内通报制度,要坚持贷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机制,并在今后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建设。张彦副书记最后表示,贷后管理工作确实是一项非常辛苦、需要耐心的工作,希望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把北大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会议最后,学生资助中心杨爱民主任表示,中心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落实张彦副书记提出的各项要求,继续加强与两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的合作,在贷后管理信息的分析、整理与传递,在面向院系的日常业务培训与激励机制建设,在针对贷款同学的信用教育等多方面工作上,积极努力,争取新的成绩。

 

编辑:聪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