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8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 朱佳艺 郭妍
3月26日,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在静园二院举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陈十一,团委副书记姚静仪,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系主任高毅及本系教授阎步克等多位老师出席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十几所国内知名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
开幕式上,陈十一院长在致辞中追溯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悠久的历史及近年来丰硕的学术成果和教学突破。他指出史学论坛作为该系每年的品牌活动,一直得到该系党政领导、老师同学的全力支持,在全国其他高校中也有广泛的影响。而对于在校学生,尤其是处于研究生阶段,展开学术上的共同合作,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这方面,史学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陈十一还强调,研究生要努力以创造新知识为己任,不断尝试跨领域的学习与研究,并在不畏科研艰难的同时学会真正享受学术生活。
团委副书记姚静仪在致辞中谈到,在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历史进程中,青年人的学术创新将起到重要作用。史学论坛为全国各地的学子提供了直面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够与一流学者直接对话,意义重大。
阎步克教授在会上做了主题为“史学研究的多元化与碎片化”的报告。他指出,当今的史学界出现了令人欣喜的繁荣现象:史学的论题和方法都趋向多元化,除政治史之外,经济史、文化史乃至一些“边缘”的历史都受到重视并得到了研究。同时,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并不排斥传统,一些传统的学术方向作为精神财富,也在当今重放光辉。他也提出了当今史学界存在“碎片化”等问题。
随历史学系主任、党委书记高毅宣布论坛开幕。论坛进入研讨阶段。本次论坛将所选作品按主题类别归入“国命乾坤”、“四海八荒”、“物殷俗阜”、“疏通知远”、“合纵连横”和“他山觅石”六个分论坛进行研讨,并分别在六个会场同时进行。
史学论坛在系内外领导、老师的支持下,自2003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过六届。论坛举办的目的在于为本校及各兄弟院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本着“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指导思想分享学术成果和心得,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与一流学者进行学术对话的机会。
编辑:王焱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