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燕园人”主题图文展(一)

编者按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同我们一样,生活在美丽的燕园,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忙碌而辛苦。从食堂员工到校园保安、从环卫工人到各色服务小店师傅,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温暖,成为燕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又一个“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北京大学研究生会携手北大青年摄影学会和计算机应用协会的志愿者,特别策划和制作了一组名为“身边的燕园人”主题图文展。此次展览将在北大三角地橱窗和未名bbs同时展出,向我们身边的这些“燕园人”致敬,以此来表达我们对所有燕园“身边人”的感谢和关注。本次活动一共展出50张图片和44个人物小故事,希望透过相机镜头和简单文字,让同学们感受到身边的劳动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努力、期待和无奈,看到他们在工作之余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不为同学所知的背后故事。

 
图书馆修车师傅        摄影:王宇鹭
 
    图书馆前修车摊蔺师傅,31岁,06年来北大,每天骑自行车来学校, 8点钟到岗,8点半出摊,收摊约晚上7点半,回到住处吃完饭大约晚上9点多。现在的摊位是租到的,蔺师傅每年除了春节回家,其他时间都会在学校里。蔺师傅常常免费帮助同学修理自行车,他说自己根本不需要再运动,每天工作11个小时,中午吃饭时间都很紧,修车的时候走来走去搬车子、蹲下站起、骑自行车上下班,运动量已经够了。蔺师傅的妻子留在老家照顾两个孩子和婆婆,出来打工得太久,大女儿都和自己生疏了,每次打电话想和她说话她都不接,但是现在这样总好过将来她念书需要钱的时候却拿不出来。他希望这些年失去联系的朋友可以重新联络,多点联系。他想和北大学生说:“谢谢同学们,大家来修车我才有生意做!”
 

校园环卫             摄影:贾如

    校园环卫爷爷,河南人,57岁。当时家里地少就来到北京工作了,到现在已经10年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回家。“岁数大了,做这份工作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学五食堂洗碗阿姨            摄影:王涵宇

学五王阿姨,06年来北大,在学五负责洗碗工作,6点半或者8点半上班,隔两周来回轮。今年40岁,女儿18岁也来北京工作了。最大的希望是一家三口可以住在一起,现在三个人没有条件在一起住。最喜欢听歌和唱歌,喜欢张惠妹,喜欢听《说再见不应该在秋天》。不怎么和同学接触,因为都在里面忙和,有的时候在外面帮忙收盘子,听到有同学说谢谢,心里真的很高兴。

 
康博斯中餐厅切配阿姨        摄影:王涵宇

杜阿姨,山东菏泽人,06年来北大,现在在康博斯做切配的工作,对象从尖椒、葱到胡萝卜等各种蔬菜。16岁来到北京,现在30岁了,有个8岁的孩子跟着奶奶在老家。暑假、寒假可以回家十天看看孩子,一周会给孩子打两次电话,“很想孩子,但是我们努力挣钱,就是想让孩子好好读书。”晚上10点或者7点下班。在早下班的那天会和同事去未名湖跑步。职工宿舍有8个人,1台电脑,下班后会打开电脑看电视剧,宿舍8个人都爱看《裸婚时代》。

 
48楼开水房师傅              摄影:王宇鹭

宋师傅,48楼开水房师傅,河北人,来北大一年半,每天工作从上午七点到下午两点,再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四十五,打扫完卫生得11点下班。现在锅炉房里只有宋师傅一个人在打理,常看到宋师傅站在开水房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每年宋师傅回家一个多月,暑假二十天、寒假十天。

 

 

编辑:焱悠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