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生“心教育”公益之旅顺利举行

7月1日至3日,由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中国残联团委和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共同策划、组织的心教育公益之旅在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河南省新乡市驼人集团顺利举行。活动的主题为“根在基层、中国梦、心教育”。来自北京大学、中央部委以及中国残联的57名青年学子和青年干部参与了此次活动,实践团队由中国残联团委书记闫洪丰担任团长,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海骅、副主任徐凯文、副主任庄明科担任副团长。

1日,实践团来到河南省新乡市驼人集团,在员工的带领下,实践团分组依次参观了驼人集团的展厅、生产车间、检验室、装配室和医疗器械加工室。通过参观交流,大家对驼人集团有了全面的认识。驼人集团是以麻醉和护理器械为主的生产加工企业,吸纳了很多当地的劳动力和残疾人,缓解了当地的闲置劳动力的问题,并帮助很多残疾人找到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参观结束后,每个小组利用部分时间讨论出了自己小组的组名、口号、队歌,每个小组的口号和名称各具特色,都体现出了小组成员间合作的魅力,也给了大家熟悉组内成员的机会。晚上,官锐园老师组织了四个小组的团体活动,具体开展了多人成家、同舟共济、圆坐会谈、生日排位、团队工作和总结等活动,大家在活动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并找到了团队成员间的默契。

2日上午,全体实践团的成员到厂区体验各类工作。实践团的成员分别到麻醉包生产部、输注泵生产部、气道生产部、硅胶生产部、消毒解析库、办公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八个岗位进行实地体验活动。所有学生和国家青年干部亲身实践工厂流水线或基础管理工作,体验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普通工人生活的乐趣。下午,驼人集团的董事长王国胜为实践团的所有成员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和驼人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内容包括他当年如何克服残疾的困难、如何坚持度过创业时的艰难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对待家庭等许多方面。王国胜以自己的真实经历,感染和激励了所有的团员。报告结束后,实践团的所有成员开始了“变废为宝”之旅,他们将驼人集团生产的一些废料进行设计和组装,制作出新的、有用的事物,每位成员都展现出自己非凡的创意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制作出了很多令人惊叹的作品。晚上,实践团的成员们被分为3人小组,每组负责对一位残疾人员工进行访谈,走进残疾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幸福观、爱情观、事业观。随后,实践团还开展了一项有趣的团体活动——盲行,在盲行中,成员体验了盲人的感受,更好地理解了盲人的世界,并认识到如何给予他们正确的帮助。

3日上午,全体实践团的成员继续完成工厂体验活动。为了能尽可能多地体验工作,大家进行了工种互换。在进行工作体验时,实践团成员与员工们积极交流,了解了员工们的工作、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下午,各组分享了自己两天的工作体验和感受,并进行了团体活动:讲述自己人生中的三个重要节点。在当日的告别晚会上,闫洪丰书记代表参加此次活动的57名团员,对驼人集团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作了简要的介绍。王国胜董事长代表驼人集团对实践团的全体团员的到来表示感谢。 团员们和驼人集团的员工一起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包括歌曲《最炫驼人风》、小品《将爱情进行到底》等形式多样的节目。

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北大学子和青年干部一同体验心教育之旅,每位成员都表示在行动与思考中获得了心体验、心联结以及心成长。

本次活动是心理中心“心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教育”是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结合北大学生特点,发展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与以往传统模式中通过心理咨询、课堂授课等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心教育”是通过用真实故事感动心灵、用平凡人物启发思考的方式,向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呈现阳光心态,倡导互帮互助、心灵联结的校园文化,以及传递利他大爱的人生智慧。“心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是其深度、广度和形式多样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心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际联结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利他助人的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上。到下学期,心理中心还将以“心教育”的形式开展新生适应教育晚会、阳光伙伴新生同行计划、公益实践月等系列活动,促进新生对北大学习生活的适应,并提升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编辑:碧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