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类综艺节目《咱们穿越吧》走进北京大学

10月23日下午,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和北京大学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咱们穿越吧》北京大学交流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举行。《咱们穿越吧》节目总导演张国立、世熙传媒董事长刘熙晨、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共同出席活动,并与师生进行交流。

 
交流会现场

在共同观看了一期《咱们穿越吧》特别节目“穿越明朝郑义门”后,交流会正式开始。

谈到创作缘由,张国立说,现在国内的综艺节目缺乏创造力,绝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版权,“有的综艺节目追求娱乐而忽略文化内涵的运作方式,毁的是两代人”。《咱们穿越吧》不想一味模仿外国综艺,而是尝试用中国传统文化填充综艺节目的内核,引发观众对中国悠久历史的兴趣。刘熙晨则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穿越题材,是为了在节目里体现中国人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和审美精神。他说:“现在的综艺节目一味追求利益,而我们的节目就要在体现价值观的基础上追求利益,二者同等重要,前者甚至要更胜一筹。”

 
张国立在交流会上发言

赵冬梅教授解读了历史类综艺节目的学术价值。她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尽管有其糟粕,但其核心要义仍然有巨大的借鉴价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人从服装到发型、外表越来越“洋化”。赵冬梅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逻辑并不合理,只有充分了解“礼节”的内涵和价值,才能达到“知礼节”的目的。历史类综艺节目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方面任重而道远。

陆地教授认为当前电视节目存在着“奢靡风”“明星风”“胡编乱造”三种不正之风,在制作上不乏劣质、滥造的现象。他肯定了《咱们穿越吧》在文化价值上起到的引领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加强选材策划,以时空顺序编排的方式增强节目的逻辑性;注意角色分配,选用明星固然可以增加收视率,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必定是“载不动许多愁”;增强节目的故事性,让观众更加明白故事的发展波折;增强审美,在道具、服饰的制作上严格把关,展现中国传统服饰、建筑之美。

 
现场观众提问

随后,几位嘉宾就综艺节目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讨论,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文/马静雅 刘彦君)

编辑:白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