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017年9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超级计算机系统建设项目验收会在理科一号楼计算中心会议室召开。北大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学科建设办公室、计算中心、数学科学学院和物理学院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以及校内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了验收专家组,验收会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周勇义主持。

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是北大建立的校级科学仪器公共平台之一,于2016年5月通过建设论证,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负责管理,计算中心负责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高性能计算平台超级计算机系统是北大“双一流”建设学科支撑体系的重要建设项目。

验收会上,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黄凯回顾了学校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设立初衷和建设历程,对平台的管理和运行提出了要求和期望。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贺飞指出科学计算已经和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并列成为科学研究的三种方法,高性能计算平台对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希望新系统能够尽快推广使用,促进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随后,高性能计算平台主任工程师、计算中心系统管理室主任樊春汇报了项目组织建设情况,联想集团项目经理孙胜强汇报了项目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及系统测试情况。项目验收专家观看了系统演示,实地考察了超级计算机系统、机房环境、制冷动力等设施,对常温直接水冷散热、LINPACK效率、集群管理、软件资源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质询。

 
验收会现场

本项目采用联想深腾X8800超级计算机系统建设,由227个节点组成,其中计算节点196个、GPU节点10个、KNL节点8个、胖节点3个、管理和登录节点6个、IO节点4个,存储采用联想GSS24存储系统,容量2784.8TB,计算网络采用Omni-path架构,编译器采用GNU和Intel最新编译器套件,作业管理采用Slurm作业调度系统,集群管理采用联想Lico集群监控管理套件。系统理论计算峰值411万亿次/秒,其中计算节点理论峰值261万亿次/秒,实测计算能力达到242万亿次/秒,存储I/O带宽持续写性能38GB/s,持续读性能50GB/s。

 
验收专家考察超级计算机系统
 
 
验收专家考察常温直接水冷系统

验收专家对项目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项目建设内容完整,总体配置和性能指标均达到项目立项和合同建设要求,在国内率先采用了常温直接水冷技术解决CPU和内存散热问题,系统性能良好,节能效果显著,LINPACK效率达到92.6%,PUE值达到1.1,均优于合同技术指标要求,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对项目的后续发展提出了有益建议。

 
与会领导、专家与项目建设团队合影

计算中心主任张蓓表示,计算中心始创于1963年,从北大拥有第一台计算机起步,历经103机、150机、Honeywell、IBM和HP等一系列大型计算机系统,为学校众多学科提供了科学计算服务。此次校级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搭建了一个更为高速综合的计算环境,将有效改善北大科研支撑条件,特别将有助于解决年轻教师使用高性能计算资源的困难。计算中心将加紧工作,进一步优化系统资源,完善管理制度,加快软件安装调试,做好运行维护,加强推广和用户培训,努力帮助大家提升超算运用能力,尽快取得科研成果。

周勇义在总结中指出,此次项目验收过程完整、指标良好,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认可,项目的完成将对提高北大教学科研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有效增强北大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的竞争能力,为学校高水平科学研究、前沿科技探索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

有关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具体情况和管理办法,可以访问平台网站http://hpc.pku.edu.cn详细了解。目前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计算中心欢迎广大师生前来使用,技术支持电话:62751023。

 
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网站

编辑:白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