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马拉松”继续“接力” 周飞舟领读《生育制度》

4月13日下午,“校庆阅读年”暨“阅读马拉松”活动第五期线下沙龙在新太阳学生中心204室举行,社会学系周飞舟教授担任本期“领读导师”,带领阅读生们共读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一书。

读书沙龙现场

北京大学“校庆阅读年计划”暨阅读马拉松活动于去年11月初上线,一经推出便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网教办与图书馆整合资源、打通渠道,在校友企业北京云舒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下,采取“线上讨论+线下沙龙”的阅读方式,利用互联网打造立体式阅读模式,以达到学生独立自主且怀着兴趣阅读的效果。随着120周年校庆来临,“阅读马拉松”活动也逐步深入,渐入佳境。继李猛、黄燎宇、朱青生、吴飞之后,“接力棒”交到了周飞舟老师手中,未来将由白建军、毛利华、谷裕等名师“接力”领读,带领同学们回归经典,深入阅读。

沙龙开场,周飞舟首先表达了他对读书的看法:“读书,读的是作者的思路,如同研究一个人,研究的是他的轨迹和运动;而参加读书沙龙,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启发和开拓思路。”随后,他对书本内容进行解读,“费先生这本书是他自认为写得很好的一本书,但它与其说圆满回答了生育制度的问题,不如说提出了一些疑问”。他将社会学比作一个眼镜铺,指出观点和出发点对理论探索方向的重要影响,并告诫同学们多从费孝通先生的思路和视角出发,关注行文的深层思路以加深理解,令大家受益匪浅。

随后进入师生共读环节。来自法学、考古、政管、历史等不同院系的同学纷纷踊跃发言,多样的学科背景,开阔的观点思路相互交锋,让读书沙龙的立意不断凸显。最后,有同学提到新技术发展与固有社会观念、制度发生冲击,周飞舟回归《生育制度》,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人类社会延续与制度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诠释了费孝通先生的观点,也抒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发人深省。

师生合影留念

面对互联网时代阅读快餐化、碎片化、肤浅化的现实,网教办立足全环境育人理念与青年主体性原则,通过整合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联合图书馆以“读书”为抓手,在传承与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努力在校园中营造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探讨的良好读书氛围,让“阅读”变得纯粹,强调北大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活动还受到了学校120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秘书处、离退休工作部的大力支持。(文/李奕威 图/王彬)

编辑:山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