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奇修:知识青春献人民

   

<v:imagedata

    时任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的吴奇修是人民网的老朋友,曾在2003年和2004年两次做客人民网论坛与网友畅谈,反响强烈;他也一度是各大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的焦点人物,上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东方之子》、《面对面》,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对其进行过长期深入的报道。究竟是什么使得他如此倍受关注?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近日,记者有机会得以近距离地接触吴奇修,与他面对面交流,倾听他的心里话。

    坦诚表白:我为什么下去当村支书 

  1983年,吴奇修提前一年参加高考,以湖南娄底地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大经济系录取。毕业后,他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下基层,到省级贫困县涟源县工作。1995年开始担任偏僻闭塞的南部山区石门村的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7年…… 

   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称赞吴奇修是“北大优秀学生的代表,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知识和青春年华为贫困地区人民服务”,在采访的一开始,吴奇修忆起了当年他意气风发下基层的前前后后: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根本没想过要回农村,理想就是报考赵靖、石世奇教授的研究生、博士生,当经济学家。到大三时我们有一些社会调查,去了温州、广州等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感受到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焕发的生机,后来又到了农村,那里的农民一年只能吃几斤肉,一家人盖着烂棉絮。偏远山区的极度贫困给我很大震憾,三个地区贫富巨大的反差使我原来的理想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农村太落后了,自己是农村的孩子,又是学经济学的,能不能到这些地方去,带领村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日子?”

   吴奇修笑称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他认为理想信念是人成长进步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源泉, 年轻人多一点理想主义的东西并不是坏事;而培养他,促他成长的,则是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北大那片沃土。上世纪80年代是非常美好的时代,那时改革开放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人们安居乐业,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口号是“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祖国的需要是我的最佳选择”、“好男儿志在四方”,唱的歌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些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陶冶着他的心灵。

    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有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的良好传统,学校不断向上、不断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感染着吴奇修。他一上大学,北大的镜框里就挂着中文系学生胡春华“到西藏去”的大副照片,而北大的宣传口号“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四句话,成为当时吴奇修的座右铭。每当坐在北大的图书馆里,或在未名湖边,面对湖光倒影的时候,他经常憧憬未来,胸中充满豪情……

    幸福观:和年薪百万的大学同学比,我感到很知足 

    在吴奇修担任石门村党支部书记的7年时间,村里从零起步,滚动发展,走出了山门,走出了国门,兴办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30多个,涉及28家企业,产品销往美英德日等20多个国家。石门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480元达到现在的8600多元,在当地率先实现小康。偏僻闭塞的贫困村成为全省首富村,社情复杂的失控村成为“全国文明村”。 

   “是否羡慕有钱人,心里是否平衡,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心态。我当时的大学同学不少人现在已经年薪百万,但我不觉得亏,感到很知足。” 吴奇修有他自己的幸福观:过去的石门村太穷了,不少农民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变卖了,可能还凑不够1千块,经常看到的是他们那种因为生活窘迫而变得麻木呆滞的眼神。作为农民的孩子,又长期和最低层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吴奇修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幸福就是一种美妙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就是一瞬间,如果你不断有这种美妙的感觉,那你就非常幸福了。” 吴奇修沉浸在自己实现幸福的过程中,“我去了石门村之后,给农民们讲希望,谈发展,慢慢地,农民可以到厂里上班了,每月还能拿将近1000块钱,这在过去简直是天文数字啊。电视能看,电话能打,水、路都进村了,农民看到了希望,眼里就有了神采,唱歌、跳舞、参加村里活动,给我讲笑话,把我当自己人。跟农民在一起,我有被认同感,这是对我的最大奖赏。”

   “我喜欢到村里的车间去,与工人建立了非常好的感情,3000多个工人,个个认得我。每当黄昏的时候,夕阳之下,青山绿水之间,我看到装满货物的大卡车排成长队往村外开,十几天之后,这些货物就到了日本、美国的商场里去了,这种感觉就像将军打完胜仗,在打扫战场。我最骄傲和自豪的就是这时候。这时候我觉得很值,经济学是研究创造财富的科学,我学的东西能学以致用,觉得理想实现了。”

    对大学生说:我不是个典型就好了 

    吴奇修1997年、1999年两次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1999年荣获“湖南省首届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湖南省勤政廉政干部典型、湖南省深受农民欢迎的青年知识分子重大典型,199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中共湖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和“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和十六大主席团成员。 

    吴奇修获得了许多的荣誉,而他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任劳任怨的事迹也被各大媒体广为宣传报道,“我自己不是个典型就好了”这是他的心里话,“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这么多年了,我还填补着北大百年历史的空白,北大出了个村支书,遗憾的是一直还没有第二个……” 

    他回忆起了一段难忘的经历:1999年大学生已经不包分配了,听说当地计委有两百个大中专毕业生一直没找到工作,急需人才的吴奇修就兴冲冲地租了台好车把他们接来,30多个学生仅在村里转了一圈,说过几天答复,可最后没有一个回音。吴奇修确实有些感伤。

     “农村发展渴盼人才,相对落后的地区急需有文化知识的人来引导。我希望有千千万万的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到基层去,到农村去, 用知识和青春谱写出壮丽的人生诗篇。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一定是金钱、地位,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可以在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在国外,而在基层、在农村也可以成为创业的广阔平台。” 

                                吴奇修的人生感悟 

    人要痛苦地扬弃自我,完善自我。 

    爱上你所从事的事业,只有爱上它,才能珍惜它,干起来才有动力,才会感到快乐。 

    面对传统世俗观念的巨大压力,我也曾经有过徘徊和彷徨。因为我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各种偏见、误解甚至是诽谤、打击,也不时来扰乱我,但是我总是不断战胜自我。 

    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信念的偏差是最大的偏差,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看准了就要朝那个方向走。做人要真诚:真诚是立身之本,虚伪和搞投机的人可能会得到不少的好处,但他早晚会摔大跤;做人要实干:实干是兴业之基,如果不脚踏实地,,甚至总想走捷径,往往会功亏一篑,要坚持,不被一时的困难、挫折吓倒。 

    我不想和任何人去攀比什么待遇,我只想凭党性、凭良心干点实事,不管在哪里干什么工作,我都真正去热爱它。这样,我才会有积极性、创新性去做这个工作,并且从这项工作的付出和收获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我不愿意预支未来,更不愿意拿青春赌明天,我心中始终有杆秤,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哪怕是再苦、再累,也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我知道我的选择不仅在劳筋骨,更在苦心志。但我乐观而坚定,无怨又无悔。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人最可怕的是忘本。不管过去当村支书、当市长,现在当团省委书记,岗位虽然在变,但最基本的东西不能变: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谦虚勤廉、求真务实的作风不能丢。  

     来源:人民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