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内外任逍遥——记北大元培学院优秀毕业生张令仪

人物简介:张令仪,元培学院2019级生科方向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两次)、五四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两次)、朗润青年奖学金等奖励,入选国发院“中国金融四十人路劲奖学金班”。策划组织“萤火计划”。获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二、三、四、六名各一次,获校运会冠军七次、亚军季军五次,创北大普通生女子跳高校记录。历任2019级一班班长、元培“学生学术学会”主席,斯坦福大学UndergraduateVisiting Research Program项目队长。元培学院综合测评两年第一、一年第二,生命科学学院GPA连续三年第一。

四年前走进北大时,张令仪希望自己成为“文理融通、品德优雅”之人;四年间,她专注目标、多元发展,被评选为“北京大学2022年学生年度人物”;四年后,她将从北大走向世界,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提起大学四年的生活,张令仪颇有留恋,元培学院的通识教育带给她探索新世界的勇气和力量;生命科学学院的学术研究让她领略到科研的魅力。她在专注于培养科研和学术能力的同时感受北大的包容和开放,结识志同道合之友,操练强健体魄精魂;她在探索人生之路可能性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心学院建设,伸出助人之手,走向田野和远方。

专业之深,通识之广

“我觉得生物学很酷。”张令仪在高中时期就对生物学情有独钟。对她而言,生物学中自有一番广阔天地,谈之滔滔不绝:昆虫如何运动?草木如何生长?人脑如何产生思维?如何控制身体?她看到生物学的无限可能,认识自然、开发药物、疾病治疗、梦境解析、义肢控制……正是这份热爱,让她在进入元培学院后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生科方向。

“生物学不是死板的学科。”培养出色的学术能力是张令仪为本科生涯定下的核心目标。高中阶段,张令仪没有奥林匹克竞赛的经历,上大学后,深感学习知识与探索真理之间的差别。大一上学期,她选修了饶毅老师的“生物学概念与途径”课程,饶老师的博学多识为她展开了生物学研究的图景,也指明了培养学术能力的方向。此后的学习中,她一方面阅读经典文章,了解生物学研究历史,一方面关注前沿科学,培养创新思维。大二时,张令仪受到一篇发表于2018年的《科学》上的文章启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本科生科研课题。

“科研工作中不断重复的实验反而让我更加热爱真正的生物学和科学。”回想起本研经历,张令仪如此总结。本科生科研项目是张令仪首次接触科研工作,而她的选题没有太多研究先例,需要自己从头搭建基础工作。在前辈的带领下,张令仪学习程序编写和3D设计,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消耗了大量时间,终于得到了满意结果。

“不想做一个封闭的人。”受到学姐的启发,她选修了经济学双学位。在她看来,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对理解社会运转、选择人生道路非常重要。大三暑假,她赴美参加斯坦福大学UGVR暑研项目,在宿舍沙龙中聆听了工学院各个方向同学新奇的课题。她说:“种种经历此前都超出我的认知范围,现在埋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

张令仪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最开始就是瞎玩儿。”张令仪个子高挑、行动敏捷,看起来就颇有运动员的潜质。很难想象田径场上斩获7枚校级金牌、两枚校级银牌和多次市级荣誉的张令仪在中学时只是将田径当作业余爱好。小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被新来的教练选入田径队练习跳高,进入初高中后跳高就成为她的爱好并一直坚持下来。大学期间,在老师同学们的鼓励下,她加入了校田径队,在学业之余坚持训练短跑和跳高,数次参加校运动会和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获得多个名次。

“跳高是一项必然以失败结束的比赛。”张令仪永远记得教练曾说过的这句话。“在赛场上,冠军也要跳到当场无法逾越的高度,第一名也要意识到自己还能跳得更高。”田径运动的竞技性曾让初登赛场的张令仪紧张不已,甚至在观看别人比赛时也会捏一把汗。而今,久经“沙场”的她已然看淡一时输赢,她说:“输赢就是这几秒的事儿,最重要的是从锻炼中得到快乐,通过不断的努力取得更多的胜利。能不能站在第一名的讲台上,能不能拿到那块金牌,这件事情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运动带给我良好的精神面貌。”张令仪钟爱短跑,短距离冲刺是她独特的压力释放方式。然而,除了在田径运动中孤军奋战,她也喜爱团队性运动。在新老队员的经验传授中,她找到了组织和归属感。运动对她的意义不仅在于比赛,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间断地参加体育运动让她拥有对了“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拥有重视团队、关心集体的精神。

张令仪完美诠释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萤火微光,无用之用

“这是一件没有功利心的‘无用’之事。”“萤火计划”本是张令仪和同学们自发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却将她送到了“北京大学2022年学生年度人物”答辩会上。一开始,和很多同学一样,张令仪也热心于将自己的学习和升学经验向学弟学妹们分享。随后,在和元培另外三位同学的交流中,“萤火计划”逐渐成形,并且通过元培学院获得了与美灵基金会的合作机会和资金支持。他们决定首先回到成员家乡和北大定点帮扶县,分别在成都和弥渡开展交流活动。

“只要有愿意做事的心,总能找到机会。”筹备期间,他们常在元培地下室学生活动空间中讨论,天气好时也会移步室外,或者在台球室里边打球边开会,在自发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灵感。经历了大学的多彩生活,张令仪觉得自己已经快忘记高中时的精神状态,但看到中学同学们清澈的眼神和求知的欲望,她又会想起自己的初心,获得前进的动力。

“我们希望它成为活的项目。”起初,“萤火”计划从返乡宣讲会延伸而来,以分享学习和高考经验为主要目标。但与元培学院老师们的交谈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将目标扩展为开阔学生视野,并且将受众范围从高中生扩大到低年级本科生。他们增加了公众号栏目,热情邀请各高校、各年级本科生和各地高中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声音,形成一个良性互助社群。今年毕业前,张令仪和团队下一届核心成员前往新的合作高中交流,她希望“萤火”可以一直传递,在学弟学妹手中不断创新。

进入北大前,张令仪向往学堂之圣神,进入北大后,她和学校一起成长和进步。在实验室里,她与果蝇做伴;在田径场上,她如脱兔欢腾;在中学讲堂,她是萤火微光。元培给她提供个人发展的支持和后盾,她也力所能及地参与学院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提起本科生涯,张令仪说:“北大是常为新的,她追求卓越,也包容多元,我听到不同的声音,也见到不同的色彩,这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2023年6月,张令仪(前排右二)和萤火计划团队在贵阳普瑞学校与师生合影

(原文载于《北京大学校报》第1636期第4版)

专题链接:2023毕业季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