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党委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召开联学共建暨教材建设与出版研讨会

近日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总体要求,2025年3月13日下午,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在环境大楼B104会议室举行联学共建暨教材建设与出版研讨会。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总编辑汲传波,副总编辑陈小红,理科二编辑室主任郑月娥,责任编辑王树通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院长刘永,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陆克定,副院长李天宏,副院长邱兴华,党委副书记朱俊炜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李振山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材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与会同志深刻领会了教材建设对推动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大家一致认为,教材既是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也是学科发展与评估的重要支撑,需要在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建设质量。

出版社方面介绍了在“十四五”规划教材和“101计划”等项目中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对AI赋能教材、数字化出版和期刊创办等前沿方向作了交流。夏红卫强调,要紧密结合两会精神和学校对教材建设的要求,力争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经典教材和新型教材。同时,出版社表示,将在数字化和AI技术的应用上为学院教材建设提供“一站式”支持。

环境学院党委结合学院整体规划提出了三点需求:一是希望在学院现有核心课程的梳理基础上,统筹做好“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中的教材建设,打造长期有影响力的经典教材;二是优先在“环境模型”和“环境监测”等课程上探索AI技术融入教材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与精准培养,同时发挥精品教材的示范作用,引导更多优秀教师出版教材;三是搭建北大预印本平台,集中发布科研成果及相关数据,响应学校“科技创新年”的号召,进一步提升学院学术成果的开放共享度。

在听取学院需求后,出版社党委表示,AI在教学中的应用和AI赋能教材已是大势所趋。出版社将全力配合学院发展,针对学院提出的新型教材试点,将以“环境模型”“环境监测”两门课程为切入点,为教材编写提供编辑、设计、技术等方面的全流程支持;对预印本平台建设,出版社也将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协商,努力推进,争取实现多方共赢。双方还将合力推进课程思政和科研思政在教材中的落地,以突出环境学科的育人特色与时代价值。

会议达成共识,将由环境学院与出版社共同推进“环境模型”“环境监测”等新型数字教材或AI赋能教材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与科研思政的融合,确保联学共建取得实效。

合影

下一步,双方将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梳理学院核心课程教材立项清单,探索数字化与AI技术的广泛运用,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案例;通过切实有效的教材建设成果,共同推动环境学科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再上新台阶。

专题链接:聚焦两会2025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