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工科讲堂”第三期举行,王博教授主讲“从圣人与制作说起”

6月5日晚,北京大学“新工科讲堂”第三期在北京大学新校区公共教学楼210教室举行。本期讲座邀请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哲学系教授王博以“从圣人与制作说起”为题作报告,带领我们探寻中国文化中“制作”的内涵与深意,论述科技与人文间的张力与平衡,承古启今,汲智凝新。讲座由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副主任、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张兴主持。

讲座现场

王博以圣人与制作的关系入题,探究“作”与“述”之间的互动。《世本·作篇》中记载了上古各种器物技术的发明及礼乐、图文等的创制,包括燧人出火、伏羲作琴、神农和药济人、蚩尤作兵、黄帝见百物始穿井、大挠作甲子、容成造历、仓颉造书、祝融作市、巫咸初作医、巫咸作筮、舜始陶、鲧作城郭、禹作宫室、奚仲作车、杜康遣酒、武王作娶、尧作围棋、夔作乐等,都与家、国、天下共同体的构造息息相关。其叙述的真实性暂不考究,但已明确将制作的权利归于圣人,制作是具有神圣性的,而制作本身就是创新。《考工记》中也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百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再次印证圣人才有制作权,圣人才能创新。“父作之,子述之”(《中庸》)、“圣人作,贤者述”(《论衡·对作》),“作”为创新,“述”为传承。创新需要积累,需要专业的、跨学科的、跨文明的视野,需要发现问题,更需要具有使命感。创新与传承互促共生,创新因传承而生机绵延,传承因创新而波澜壮阔。

王博作报告

王博指出,当我们把制作归于圣人时,就要求制作者具备圣人的“德与位”:“德”是指德性或德行,也包括知识和价值;“位”指某种地位,代表权威性。成为制作者既是对个体本身知识和价值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其和世界相处能力的肯定。制作事物需要知道事物是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知道一件事物是指我们知道了它的原因,并将事物的原因分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等四种原因,即“四因说”。质料因和形式因是事物基本的原因,形式意味着规定性,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都是形式和质料的复合体,即拥有形式的质料。目的因是制作事物的动机,是“四因”中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目的因就是臻于至善,是对每一个事物都追求完满的努力。这就启发我们,在制作时不仅要追求事物的功能,更要关注“内在的善”。

王博强调,人是设计和制作的动物,也是理性和伦理的动物,需要人在制作时考虑所为是否有利于创造更好的世界。任何好的制作,要基于物性,即尊重事物的本性,找到最适合事物制作的匹配方案,充分发挥事物本性,因地制宜。中国哲学中讲“道法自然”(《道德经》),“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周易》),说明的即是这个道理。同时,事物不仅是由人制作,也是由人使用,更是与人共在。因此制作更要基于人性,要对人性有充分的理解。

王博认为,对制作来说,美和善至关重要。制作的价值观有三个维度:一是厚生,即对生活和生命有益;二是利用,既有利又有用;三是正德,指制作的道德属性。《易传》评论《周易》乾卦上九爻辞“亢龙有悔”为“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启发我们思考“物之真与人之善”,在求真的冲动与至善的信念中把握分寸,才有可能在“一往无前”的科技与“瞻前顾后”的人文间找到平衡,正所谓“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被善所充实的事物才是美的。只有正确理解真善美之间的张力,才能发现真与善之间的美感。

而谈到“人”,王博认为,在中国古代,人和物是分不开的,万物包括人,人是万物之灵。因此,人不仅仅是制作者,人本身也是被制作的,不同文化会对人有不同的塑造,在秩序与自由中“成人”。这种塑造体现在礼乐化的形体、中和的情感、道德化的心灵等诸多方面。孔子曾评价《诗经》首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正是对其发乎情而止乎礼义的中和情感的最好注脚。而人具有有限性:人的生命长度有限,知识能力和道德能力也是有限的。正因如此,我们很难做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当我们自信地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善事时,事情的结果未必完全如愿。《老子》中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善复为妖”,《庄子·应帝王》中述“混沌之死”的寓言,都是在警醒我们“善之恶”的存在。这也提示我们,在制作的同时可以多一些留白,掌握分寸感和平衡感,用“瞻前顾后”柔化“一往无前”,以更好地达成制作的动机。

王博在总结中指出,在中国古代,人被看作是伟大的存在,人是天地之心。人不仅是由历史规定的,也是由对于未来的想象塑造的。人不仅尊重现成之物,更能够创造新的事物。把制作归于圣人,是因为圣人是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人才有制作的权利,提示我们在制作中不仅要求真,更应求善求美。制作能够创造人所不及的事物,但永远要保持人的尊严。

现场师生认真聆听讲座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就在中西方文化冲撞的复杂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应用哲学、如何运用哲学思想促进工科团队建设、如何在利欲得失中获得与外部世界相处的能力等话题进行提问,王博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张兴代表北京大学向王博赠送北大“新工科讲堂”纪念牌。

张兴向王博赠送北大“新工科讲堂”纪念牌

本期讲座由新工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院、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办公室、新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举办。集成电路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学院、智能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部等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近190名师生现场聆听讲座。

专题链接:新工科讲堂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