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全国政协委员魏悦广:深化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现质量提升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科技及人才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技和人才领域的发展。但潜在的短板还是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的前沿成果和尖端技术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还明显处于落后状态,常被外国“卡脖子”;在人才领域出现的“世界级的发明创造人才”(钱学森语)稀少等。

科技和人才领域的发展与其评价机制紧密相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我国科技和人才事业的推进,形成了当前大家看到的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不可否认,当前的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在我国科技和人才发展的初、中级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要使得我国在科技和人才领域赶超发达国家,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以及形成“世界级的发明创造人才”辈出的景象,需要继续深化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实现质量提升。

当前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的短板包括:考虑科技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性不够充分;过分突出了“数字化”客观性;评价过程越来越倾向于简单化、算数化、格式化、多级化等;多级评价的频繁性成为干扰,导致科技界及教育界的浮躁风气;评价机制已基本演变成了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无形指挥棒等。

科技发展和人才成长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拔苗助长难以获得高质量成果;过分突出了“数字化”客观性,易于忽视对成果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理性化思考,易于误导年轻科技工作者追求畸形化的数据潮流,例如,过分追求sci数量和杂志高影响因子等;评价过程的简单化、算数化、格式化等,使得评价时专家的作用、专业、责任等被忽视,专家成了不分同行、外行,一律为一票专家;国家和地方的多级化评价带来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才帽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渗透到科技和人才领域的方方面面,影响面极大;多级评价的频繁性成为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干扰因素,导致科技界和教育界的浮躁风气日盛,疲于应付各种评价;评价机制已基本演变成为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无形指挥棒,在此指挥棒下,难以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科技合作与攻关、有组织的科研等,一切看向指挥棒。

近年来,国家也意识到了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有短板,出台了“反五唯”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成效,但要实现标本兼治,还有路要走。

为优化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且易于操作,特提出“深化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现质量提升”的提案:

(1)遵循科技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性,充分体现自然规律性,减少多级评价及干预频次;

(2)按照基础型和应用型的目标分类与目标导向,建立评价的“质量化”客观性标准;

(3)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年轻科技人员的评价频次,给他们一个健康、宽松、稳定的成长环境。

魏悦广系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副主任、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deb85abfd2964d8aa0bc14e3f647318c.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