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样 |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邱昊: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殷切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北大学子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同学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实践中,奋勇争先、不怕吃苦、志存高远、挺膺担当,用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担当诠释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2021—2022学年,共有654名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124名学生获评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他们在学术科创领域深耕探索,展现青年风姿;他们在志愿服务中用爱与智慧,谱写青年赞歌;党团班建设中,他们知行合一厚植青年使命;基层调研实践中,他们脚踏实地彰显青年担当;他们立大志、养品行、学本领、强体魄,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他们赓续红色血脉,激昂青年意气;迈进时代新程,谱写奋斗华章。
  新闻网全新推出“青年榜样”专栏,从北京大学奖励奖学金获奖学生中遴选优秀代表,将他们的典型事迹在专栏中进行宣传报道,借此共同走进青年榜样的有为世界,学习青年榜样的人生态度,感受青年榜样的鸿鹄之志,汲取青年榜样的奋斗之力。

作为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固体力学专业2018级硕博连读生,邱昊师从李法新老师,在Mech. Syst. Signal Pr.、Adv. Energy Mater. 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篇,获北京大学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等。

2018年对邱昊来说是特别的一年,那一年他第一次离开家乡武汉,也第一次踏入燕园。时光飞逝,一晃已是5年,回忆起这5年的科研时光,他引用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来总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22122e6d4ed74ccabacc8b91288ecbb4.jpg

邱昊参加2019年中国力学大会

当身份刚由本科生向研究生转变时,邱昊常想挤出一切时间来投入科研。每当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读到一篇漂亮的文章,看到一种优美的解法,他都会被深深地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尝试。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并不少,为了能早些动手尝试,他常会抽出课前与课后甚至是课间的时间投入感兴趣的问题。尽管忙碌,但这种“日日新”的时光是充实而快乐的。

在实验的准备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重复性的操作,有时在一次实验中就需要将同一道手续重复成百上千次。回忆起在研究生一年级的一次实验中,邱昊制备并粘贴了100片压电传感器,可最终获得的实验结果却与预期相去甚远。通过反思实验过程,他发现了原有测试方案中的漏洞,于是他重新切片、清洗、制备电极、再次清洗、粘贴、引出导线,随后逐一测量100片传感器的电压信号,最终才得到了正确的实验数据,而这也只不过是5年科研时光的一个缩影。尽管过程单调乏味,但正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枯燥过程里,邱昊学会了排遣心中苦闷,渐渐成长。

2019年末,因感染诺如病毒不得不躺在校医院病床上跨年的邱昊,听闻了家乡武汉出现新冠病毒的消息,病愈归家后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他的研究方向是实验固体力学,许多问题的答案都需要通过实验来寻找,但受到疫情影响,线下实验无法如期开展,对他的科研进展有着不小的影响。但在学校与老师的帮助下,邱昊迅速调整了心态,既然无法开展实验,那就做好手头能做的事。科研是一项需要毅力和耐心的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不断地坚持和努力。于是他积极调整心态,保持科研方面的精力投入,最终在研究生阶段发表了9篇SCI论文,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获评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以及工学院“学术十杰”等奖励和荣誉。

“路漫漫其修远兮”,科研人要学会劳逸结合。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由于长期久坐办公、伏案写作,科研工作者们的腰椎、颈椎很容易出现问题,邱昊身边有不少同学出现了或轻或重的症状。这让他明白,尽管科研是研究生的本职工作,但科研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适当的锻炼放松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的负责,于是他开始利用科研之余的时间参加足球活动,以求强健体魄、磨炼意志,从而以更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投入科研工作。

2022年最后一天的“跨年球赛”

邱昊相信天道酬勤,他在苦中作乐,日日精进,不断探索,书写着北大工学人独特而精彩的故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