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信息来源: 网教办
2018年12月24日下午,北京大学第四届校园网络文化节答辩评审会在新太阳学生中心举行,集中对2018年度“新媒体运营展选”入围选手和“网络新青年”候选人展开评选。15位网络新青年候选人与10支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济济一堂,讲述如何利用网络实践展现新青年风采,诠释“新青年 暖暖的”主题。经学校党办校办、宣传部、网信办、学工部、教务部、团委、计算中心、艺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网教办(青年研究中心)等10家单位组成的评委团严格评审,“中文男足”微信团队等十位候选人(团队)入选北京大学2018年度“网络新青年”;“数院学生会”“北大经院人”微信公众号获最具影响力奖,“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等4家微信公众号获最佳传播奖。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是互联网治理的主要目标,对高校教书育人与稳定发展尤其具有特殊意义,是网络育人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突破口。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以“新青年 暖暖的”为主题的第四届校园网络文化节设立了原创朋友圈有奖征集、输入法皮肤设计大赛、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新媒体运营展选、“网络新青年”评选等多项活动,其中“新媒体运营展选”与“网络新青年”评选单元,将运营效果与网络实践成果纳入学校评价体系,在同一的主题框架内,以竞赛形式,鼓励候选团队与个人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实现广泛传播。
优秀网络作品鼓励校园网络创新实践,彰显学生才华
自2015年首届校园网络文化节以来,网教办累计推出300余部优秀网络文化作品,50余位优秀个人或团体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优秀代表。第四届北京大学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自11月14日启动以来,受到师生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拥有突出成果的个人和团队参与评选。
2018年度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共收到400余幅作品,其中《镜·秋》获得摄影类作品特等奖,《调查|百讲:负债的优惠》《青春大概》《琵琶行》《光的三重奏》分别获得网文类、微电影类、校园好声音类及动漫类作品一等奖。互联网是当代青年学生施展才华、创新实践的最主要平台,网络作品来源生活更高于生活,网文作品《调查|百讲:负债的优惠》关注百讲发展境况,展现了新青年对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关注,阅读量高达2万+;音乐作品《青春大概》获得40万+的播放量,以音乐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当代新青年关于青春的温暖记忆。
《镜·秋》系列组图之一
《博雅塔与天鹅》作品
发挥新媒体聚集效应,凝聚校园共识,建设健康网络生态
2018年度“新媒体运营展选”于11月正式启动,名参赛的17支团队粉丝影响力百万余,累计推送100余篇,阅读量近40万,形成了客观的新媒体聚集效应,交流新媒体运营经验,探讨自身责任担当与价值坚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24日下午,10位“主页君”从幕后走到台前,不仅分享新青年故事,探讨新媒体运营实践,同时也成为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活动。“数院学生会”在26天的运营期间内围绕着“新”“暖”等关键词,共发了57条富有特色的推送,总阅读次数达13.5万,居于领先位置;“北大经院人”坚持捕捉用户需求、推动大众参与、塑造鲜活形象、传播正面价值的运营策略,出色地完成了寻找“经彩青年”等运营方案,获得众多粉丝赞许;“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以电波播撒暖意,立足需求、贴近生活,以兼具温度和理性的态度思考问题,以知名人士送新年祝福等创新形式斩获大量关注;“王初课题组”聚焦化学生物学这一交叉学科发展,以前沿的、专业化的眼光介绍该领域最新研究与进展,对交叉学科知识传播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定位为“记录南燕故事,服务师生校友”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完美契合了“新青年 暖暖的”网络文化节主题,通过展现北大人在深圳的点点滴滴,坚定地做有温度有态度的推送;平均每天产出1.6稿的“北大艺术人”,通过“艺荐”“艺点”等特色栏目推送艺术精品和最新资讯,从供给侧丰富了北大师生的精神文化食粮。
新媒体运营展选入围团队展示——“数院学生会”“王初课题组”
第四届网络文化节秉承着创新与发展的精神,在传统评选活动基础上开辟了“原创朋友圈”有奖征集和北京大学“输入法皮肤设计大赛”两大新型单项活动,收获了师生的热情参与。首届“原创朋友圈”有奖征集活动共收到近140份投稿,最终闲论天下、闲品书香、闲抒真情、闲话人生四类分别评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7部作品,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多风格地展现了北大青年的真实生活和健康多元、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态。北京大学输入法皮肤设计共收到12份投稿,入围5份,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各1名与最佳参与奖2名。
输入法皮肤设计大赛参赛作品之一
以网络创新实践助力健康文化氛围 树立时代新青年榜样
2018年度“网络新青年”评选出了新一代通过网络平台展现北大风采、体现时代精神风貌、传播青春正能量、以自身温暖校园与社会的优秀北大青年,他们以丰富多彩、温暖理性的网络创新实践成果助力于健康积极、向上向善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2018年度“网络新青年”评选于10月正式启动,共计20名新青年候选人进入人气投票环节,在广泛宣传优秀事迹的基础上,网络投票环节共吸引了2000余名师生参与投票,有效票数4000余票,各类新青年候选人以网络正能量振奋人心,以网络新思想转播品牌,塑造价值,借助网络传播,彰显北大人文传统的深厚历史内涵与巨大现实价值。
24日下午,15位从网络人气投票环节脱颖而出的候选人(团队)先后展示了各自独具特色的网络创新实践成果。联合评审围绕创新实践能力、事迹成果、积极影响、展现风貌、现场表现标准对候选人(团队)进行集体评议。在两个多小时的答辩时间内,每位候选人或团队都对各自的网络创新实践成果进行了充分展示。
新青年候选人张远不仅是拥有五十余万粉丝的知名健康博主,还是宿舍辅导员和畅春园食堂监督员,作为博士生的她在科研学习之余为在校师生提供温暖和便利。网络上,她针对日常健康问题和重要健康时讯向社会积极普及相关知识,传递着关怀与温暖;候选人鲁欣然坚持“做有温度的医学人文精神传播者”,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预科公众号“PKU医预之家”总编辑的同时又联合发起“天下无尘”关爱尘肺病人活动,组建运营“尘肺病人关爱社”公众号,组织公益实践团队宣传和健康传播;工学院直博生陈更致力于通过各类网络媒介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诗词的魅力,社会反响和评价极高。
网络新青年候选人——张远
面对教育信息不透明现状,哲学系的陈晴以“苏格拉晴”的身份活跃于各类型网络平台,以“积极自律的普通人”形象执着践行“助力教育公平”的实践;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李冠儒是一名香港学生,他结合留日学习经历,立足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与视角,利用国内外网络平台分享对重大问题的见解,有志从网络交流中搭建起文化交流的健康途径;“中文男足”微信团队别出心裁,以“失败文化”为抓手抨击“精致利己主义”思想,为在校生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提供精神慰藉,传递温暖和快乐,重塑正能量。
“中文男足”微信团队答辩人——邓泽岚
来自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学霸”金恬通过微信推送分享大量学习资料和生活经验,同时对一些社会热点进行探讨,力争发出理性而不失温情与敬意的声音;南燕新闻社以“记录历史,传播北大”为使命,以图片、文字和影像等多媒体形式,记录南国燕园发展的每一步脚印,展现独特校园文化与生活,在北大深研院宣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大城环”微信团队积极搭建沟通交流与展示自我的平台,开设“城意”“城内城外”等多个栏目,多方位呈现城环人的生活,展现城环人的风采;“北大经院人”微信团队坚持“始于文字,不止于文字”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守正创新,紧随时代潮流,在推送主题、内容、形式上不断创新,成为校园公众号中领跑者之一。
网络新青年候选人——金恬
此次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以全环境育人理念为工作指针,将线上评选与线下宣传有机统一,以朋友圈图文、输入法皮肤设计、优秀网络作品征集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温暖与热情。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网络文化节旨在激发青年自主建设和自我教育的主体能动性,通过作为领跑者的北大青年的网络暖心实践与系列成果,有效地完善了网络实践评价体系,肯定了网络文化创作者的创新能力与成果意义,鼓励了更多学生利用互联网施展才华、提升自我、实现梦想,积极践行“融入·节制·创造”的网络文明观、“自信·自省·自育”的网络教育观、“自主·自律·自新”的网络人生观、“创新·责任·共享”的网络青年观和“适变·守常·开新”的网络时代观,逐步建构正确的当代青年与网络世界的辩证关系,真正实现互联网上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北京大学2018年度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获奖名单
特等奖(1名)
摄影类:《镜·秋》 谢昊
一等奖(6名)
摄影类:
《博雅塔与天鹅》 李尽沙
网文类:
《调查|百讲:负债的优惠》 李安琪等
校园好声音类:
《琵琶行》 刘俊宙
微电影类:
《青春大概》 李研等
短视频类:
《YASP》 张越扬等
动漫类:
《光的三重奏》 卫俊
二等奖(8名)
摄影类:
《北大黑白像》 谢昊
《未名湖畔有生气》 郝晨
网文类:
《燕园必备|燕园生存必备成语字典,你值得拥有》 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会
《人物|毕明辉:有光在北大》 金琪灵等
校园好声音类:
《大城小爱》 唐舒
《从西门到南门》 尹子尤
微电影类:
《忆昔》 徐元正等
短视频类:
《燕园星辰,岁月流光》 谢昊
三等奖(14名)
摄影类:
《盛夏·燕南园·篱笆》 徐燕婷
《拾光》 彭雅婷
《津轻海峡的水》 张昕阳
网文类:
《快讯|被抄袭的论文》 王晓静等
《5·21特刊|<恋爱分析>——纯理论的脱单指南》 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会
《视界|失控的食欲》 付笠选等
校园好声音类:
《白樱》 黄雪
《分手信》 尹子尤
《冬渡》 盖畅
微电影类:
《遇见来不及挥手》 崔玉坤等
《如果你成为校园情侣》 柳昇延等
短视频类:
《定格微笑》 杜正等
《絮话南燕》系列短视频 陈嘉璐等
动漫类:
《太空里的青年》 杨婷
编辑:山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