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2020年9月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座谈会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座谈会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出席会议。全国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代表,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院系的教师、学者代表参加座谈交流。座谈会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王浦劬主持。

0M9A8242_调整大小.JPG

座谈会现场

王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他表示,全国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自成立以来,在深入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此次交流讨论,对各单位巩固既有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交流,拓展研究方向,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举办一系列学术会议和学术成果展示活动,梳理研究成果,致敬建党百年,也将借此机会,弘扬北大传统,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用学术讲好政治。北京大学希望与各单位持续加强交流,推动在学术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0M9A8238_调整大小.JPG

王博讲话

王浦劬介绍了本次座谈会召开的背景与讨论主题。他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希望各单位专家学者在交流讨论中取得收获,碰撞灵感,促进学术进步。

座谈会上,15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主要内容,从“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方法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不同方面、不同视角进行主旨发言,畅谈学习体会,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姜辉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通过对时代问题的回答与对规律性问题的根本揭示,围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治国理政、从严治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六个方面总结出规律,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进程,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原创性的认识。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炳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结合新形势,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从而更好解决现实问题。他从强调时代观、对国情的认识深化、从大的历史观看待规律等方面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理论创新发展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深刻阐释。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容凸显了总书记的世界眼光和人类情怀,具体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情怀内涵一致;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一脉相承;还体现在对包括人类现代化理论、全球化问题、政党理论在内的人类历史规律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秦宣认为,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深入发掘理论背后的思想性、思想之中的战略性、战略蕴含的智慧性,加强原创性研究与思想普及化工作,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取得新发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科研部主任林振义结合“人民至上”“两个大局”“斗争精神”“全面领导”等部分贯穿全书的关键词,阐释了总书记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全书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当代中国问题所进行的伟大理论创造。

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日常工作负责人刘光明就书中军事专题谈了体会。习近平的强军思想体现了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以及对国防军队部署任务的落实;体现了在关键历史节点稳中求进的治国理政的大思路;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军事篇的重大创新发展。我们要把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到实处,为我国强军事业开创新局面提供新支撑。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李翠玲结合书中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谈了体会。她认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社会观察的记录者、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者、文化交流的促进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不负时代,为社会贡献出更多的学术成果与优秀的文化产品。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石建勋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容丰富、成熟、系统,理论创新有突破,不回避复杂形势与实际问题,对建设现代化强国进行深入阐释,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要进一步学习、领会,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核心要义,深入阐释并发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既要对理论问题进行透彻阐释,同时要知行合一,将理论成果用以更好指导实践。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包含新论述以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等两个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并在更为一般、普遍的意义上寻求解决世界问题、为人类谋大同的方案,对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雅讲席教授丰子义阐释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观的看法。“新时代”的意义超出单纯的时间概念,是蕴含着丰富内容的社会历史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国家形势、世界形势始终在交融与互动中发展。准确把握时代观,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以整体观、大局观、全局观观察世界形势,才能更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义。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健康中国研究组(中心)组长李玲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意义深远。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其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在治理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果。“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福利的综合效应。“健康中国”的内涵超出医疗卫生的范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发展。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全球事务研究组(中心)组长潘维认为,今天我们对新时代的理解有了很大变化。新时代体现新的史观。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经历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同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要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齐头并进,才可能真正强起来,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北京大学国家法治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强世功表示,习近平的法治思想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注重研究的学理性,避免教条化和庸俗化的研究;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放在历史上各种法治思想的历史坐标下来观察,研究与其他思想的异同;研究中要有历史纵深,要对中国传统法治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继承、吸收和发展。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经济研究组(所)副组长蒲坚表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从理论实践和行为实践来系统地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怎样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注重提炼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把握思想的系统性、整体性、共同性,注重对斗争思想、批判性思想的深入研究。要专注于有根据、有深度的研究,切实把理论研究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成果。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组(中心)联合组长周晋峰表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整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既为中国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指引了方向,同时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共同应对工业文明变迁,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思路。相信会为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0M9A8295_调整大小.JPG

与会人员合影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仰海峰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座谈会内容丰富,既从总体上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作了讨论和探索,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原创性、对当代文明建构性的作用等方面达成了很多共识,也从文化、法治、生态文明、方法论等具体方面进行了讨论,对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方位把握并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研究单位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与对话,在学理建构上进行更多探索,推动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和阐释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