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论坛“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举行

2021年11月2日,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主办的第六次“新时代青年论坛”以线上方式举行。本次论坛以“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青年学者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展开交流,相关领域青年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参会并进行了讨论。论坛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助理教授、院长助理尹俊主持。

微信图片_20211112091803.jpg

主旨发言

尹俊在主持中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提出研究推进共同富裕,引起学界的进一步研究热潮。今天各位青年学者线上相聚,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和分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信大家充分交流、深入讨论,定会收获丰硕。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刘蓝予助理教授发表题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的主旨演讲。他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目标愿景、实质内涵和实现路径的理论指南。按照总书记的论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一种发展思想,早在1928年,中国共产党的六大《告全体同志书》就明确提出,“主张评分田地、平分财产的等均主义思想……完全不是无产阶级意识”。此后,中国共产党一直主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共同富裕,需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优势,可以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强劲的内需动力、充沛的人力资本和蓬勃的创新活力,对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杨锋助理教授发表题为“机遇or挑战?产业升级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协同发展的研究背景”的研究论文。他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将引发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深刻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把技术红利转化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拉动因素,是学者需要加强关注的重要学术与政策研究课题。

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中心博士后研究员曹光宇发表题为“面向2035: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评估与预测”的分析报告。在报告中,他阐述了中外学界普遍接受的中等收入群体定义、测度和预测方法,与大家分享了他对产业升级与中等收入群体革命发展相关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刘畅助理教授发表“新形势、新问题下聚焦‘共同富裕’的政策应对”的研究论文。他指出,结构性失业、数字鸿沟和进城务工人员公共服务保障等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特别关注的议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唐啸副教授就“中国地区发展差距与共同富裕”进行论述。他指出,通过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类发展指数”进行观测可以发现,教育的差异越来越成为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变量,因此,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关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变化,同时需要关注健康和教育的平等。

与会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就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拓展和深化讨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教职员工参加了本次论坛。

会议合影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