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思政实践课 | 中国语言文学系线上实践团赴宁夏吴忠开展“立根祖国基层,不忘初心使命”思政实践课程

编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举国战“疫”之年、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迎接建党百年之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着眼时代命题和现实关切,2020年思想政治实践课程设置“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改革开放五位一体”“扎根沃土决胜小康”“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五条主线,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作为课程主持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主讲单位,教务部作为主管单位,校团委作为执行单位,协力推进思政实践课方案完善和实施。100多位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等担纲思政实践课任课教师,25个开课院系书记或院长全部参与带队,在革命老区、城镇乡野、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课教学;100多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院系研究生党员担任思政实践课助教;3226名选课学生正在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中学思践悟总书记回信,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追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足迹,触摸新中国的发展脉络,在抗疫主战场感受战“疫”精神,在改革主阵地见证发展力量,在历史大变局中读懂中国未来,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受到疫情影响,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特在四支线下实践团之外,另设置了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线上调研活动。2020年8月15日至16日,在指导教师周思睿老师以及课程助教张佳伟的组织下,中文系线上调研实践团第三组的16名同学们齐聚屏幕前,由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选调生师兄师姐带领,借助直播平台,以“云参观”的方式广泛学习了当地基层产业振兴、文化传承、民生改善的经验与成果,了解基层选调生工作的内容、成效与实际面临的困难。通过与基层选调生干部的深入交流,同学们真切认识和体会了基层工作的实质,更加全面地读懂了中国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特点与发展方向。8月26日,中文系线上调研实践团第三组开展了以《乡土中国》为指定阅读书目的线上读书交流会,同学们结合本次基层调研的实践,各抒己见,再次从理论的高度加深了对基层的认识。

振兴乡村产业 改造乡村风貌——乡村振兴实绩

葡源农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5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位于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的葡源农庄。大青葡萄是宁夏的特产,皮薄多汁,口感鲜美,很受市场青睐。葡源农庄便是一个以当地的葡萄产业与葡萄文化为特色进行打造的农家乐,发展水果采摘等体验式产业项目,既带动了当地葡萄以及其他水果种植业发展,又促进了当地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振兴。当地的干部为大家展示了一处细节:农庄内墙壁上的宣传标语、溪流上的小木桥都是用干枯的葡萄藤搭建而成的,既实现了废物利用,又达到了宣传当地葡萄特色文化的目的。农庄由宅基地和集体注资改建而成,在当地政府的建议之下,保留了传统的农家建筑群,更加凸显乡村特色,提高体验价值,有利于吸引游客。在政府的扶持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吴忠市的大青葡萄种植产业已蔚然成形,当地干部动用各种资源,将过去单一的葡萄种植产业发展为集包装、运输、销售、体验等环节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像葡源农庄这样的特色农家乐发展模式是当地葡萄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直播展示和干部介绍,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当地产业振兴的实际成效。

葡源农庄

第四届大青葡萄节活动现场

2019年葡萄节

白寺滩村农户采摘大青葡萄

初心馆:铭记历史 回望初心

在乡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位于东塔寺乡的初心馆。

初心馆的名字取自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要求。场馆门前的花园里有两座雕塑,分别位于正西和正东方,干部介绍说,位于西方的雕塑主人公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二人,而与之相对的东方则是毛主席的塑像,分别象征着共产党在东西方的初心之源。进入场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七名战士组成的七人雕塑,这是在纪念解放宁夏的最后一次战役——涝河桥战役。场馆内分为“长河浩荡”“浴血荣光”等四个板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陈列展览,既有对当地历史的追忆,又有对当下的反思、对未来的展望。展览的末尾,是一堵模范墙,墙上展示着当地各种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的光荣事迹。褪去模范人物的光环,他们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平凡人:党员、老师、农民、干部、环卫工人……但也正是这些平凡人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地坚守初心,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才有如今产业兴隆、环境宜居的利通区。

初心馆开馆揭牌仪式

东塔寺乡部分干部在初心馆前举办主题教育活动

碧玉广场:乡村新貌

结束了初心馆和葡源农庄的行程,实践团来到了位于白寺滩村的碧玉广场。干部介绍说,广场过去曾是一片粮场,无人管理,还有许多村民擅自将垃圾倾倒至此,环境极其恶劣。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指示下,当地政府开展了对于此地的改造工作。经过精心的考虑和设计,这里被修建成为一个休闲娱乐广场,成为新的村民活动中心之一。如今的碧玉广场,星罗棋布地陈列着承载乡村记忆的传统农村生活壁画、传统木质农具、姓氏墙等载体,也建有以当地方言书写的文明标语展板,致力于推广文明新风,树立乡村新貌。通过一些老照片,实践团直观地体会到这片土地的新旧变化对比,碧玉广场的修建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为村民提供实际的利处,还在潜移默化中对村民进行着文化熏陶,使得乡村记忆能够得到传承,新风新貌也能被发扬。

碧玉广场

碧玉广场姓氏墙

碧玉广场小木桥

千里赴基层 铁肩担使命——选调生工作

胸怀理想 赴千里之约

此次接待实践团的当地干部都是年轻的选调生师兄师姐,聆听他们的讲述,走近他们的生活,同学们从第一人称的视角深入了当地的选调生工作。不少师兄师姐们提到,在研究生毕业后,都曾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们纷纷选择来到西部,来到宁夏,来到祖国最需要支援的地方,为当地的发展以及全国的乡村振兴工作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大部分选调生干部都在东部度过自己的学生生涯,如果没有成为选调生群体的一分子,许多人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来到宁夏。在他们的眼中,宁夏不负“塞上江南”的美名,尽管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但资源丰厚、风光美丽、历史悠久、民风朴实,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风景

尽管在开展基层工作的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困难,选调生干部们仍然认为,这趟“千里之行”有着非凡的价值和意义。一位师姐向实践团讲述到:“当听到乡里老人主动对自己进行亲切的关怀与问候的时候,一切困难都仿佛过眼云烟,一切奉献和牺牲在瞬间都有了意义。”语言不通、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这都曾是困扰选调生干部们多时的问题。而在基层扎根的年岁中,他们保持了谦虚的学习态度,投入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经历,将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逐渐克服困难,并利用自己选调生身份的优势,推进当地的各项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长足发展。

一位来自河南的师姐提到,为了支持自己的工作,丈夫和孩子都从东部来到宁夏,一家人从此扎根在西部——而这一切,都是对当年乐于奉献自我、支持祖国建设的远大理想的续写。

心有使命 促基层发展

一位来自北大的师兄向实践团分享道:“想要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中国农村,来到中国基层。”在中国城市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的同时,中国仍有相当大数量的人口生活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之中。现代生产工艺、现代科技产品大规模地进入乡村,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生活习惯,但乡土社会的风俗道德、制度秩序、思想观念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转变。如何实现乡村治理与现代法治社会的接轨,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既是神圣的使命,也是一个沉重的担子。

通过干部们的分享,实践团了解了许多选调生干部工作的实际情况。例如在分配住房时,既要尊重传统的道德习俗,优先分配给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又要兼顾公平,尽量协调使每位村民都能得到相对满意的分配结果。在扶持当地葡萄种植产业时,干部们利用自己在东部家乡的人脉资源,成功助力宁夏葡萄运输售卖至山东,促进葡萄产业的现代化生产营销模式的形成。在没收当地村民违法占用的集体土地时,干部们亲自拆猪圈、抓鸡鸭,无偿帮助村民为圈养的牲口寻找销售渠道、完成销售工作,并将售卖所得款项悉数交至村民手中。或是个人点滴的努力,或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干部们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出,都是为了推动基层产业、民生更好地发展,他们不忘组织赋予的厚望与重任,出色地完成了基层治理的任务。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费孝通《乡土中国》

8月26日,第三实践团开展了以费孝通《乡土中国》为指定阅读书目的线上读书交流活动,为本次的思政实践课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学们结合本次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实践经历,辅之以社会学的专业知识,分别撰写并提交了读书报告,并在交流会上依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就书中部分观点进行了广泛地讨论,进一步从理论层面深入了解了中国乡村与中国基层。

在讨论中,同学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文字下乡”“差序格局”“家族”“礼治秩序”等章节,从论乡村教育、传统儒家文化、探讨乡村现代化的利弊等角度出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其中,很多同学都以本次调研经历为实例,结合既有的专业知识,批判地分析了书中的部分观点,也提出了由其启发的新观点。赴宁夏吴忠市的旅程丰富了同学们的实践经验,给予了同学们以全新的视角观察中国乡村,而这使得同学们在阅读时的体验和思考都较过去发生了质的改变,可以说是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动诠释。

实践团《乡土中国》读书会

线上调研的形式并未减弱同学们的了解基层、读懂基层的热情和信心,而三天以来的调研实践成果也真实反映出同学们踏实认真的调研态度与严谨求真的做事风格。经过此次课程,同学们切实地感受到了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基层在近十年以来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基层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向,也通过讲座、访谈等形式深入挖掘了当地选调生干部的工作现状,切身体会了选调生干部群体的酸甜苦辣。课程已然结束,而师兄师姐们亲切的话语却似乎仍萦绕耳边,他们的无私、坚韧与勇气仍令同学们心潮澎湃。

专题链接:2020思政实践课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