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PKUnet与剑桥Camtree联合举办“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的应用”沙龙

11月9日,北京大学PKUnet(新教师卓越教学计划,Peking University New faculty Excellent Teaching)与剑桥大学Camtree(Cambridge Teacher Research Exchange)联合举办了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的应用”为主题的教学沙龙。研讨会由剑桥大学Camtree执行主任Patrick Carmichael、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梁兴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莫凡洋主讲,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林丰民教授主持。

梁兴堃的报告主题为“Learning with AI:How AI affects different learning tasks?”他介绍了人工智能给教与学带来的挑战,由此引出了对人机协同能力的思考,并以国际象棋训练为例,阐述了人机交互能力在推动绩效改进中的作用。他详细介绍了在“信息资源建设”课程教学中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践探索,包括鼓励学生通过与人工智能互动完成事实查找、理解、因果关系、争议性话题等多种类型的学习任务,以及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等。未来,他计划对使用人工智能是否影响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检查其与任务类型的关联,研究人工智能在学习中的长期效果,并了解学生群体的学习体验等。

梁兴堃作报告

莫凡洋的报告主题为“Opportunities for laboratory automation and education”。他介绍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提出,人工智能正逐步推动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与创新,以数据驱动的发现为特征的数据范式(data paradigm)正在到来。他展示了当前人工智能和合成化学的结合情况,强调人工智能对材料科学发展的加速作用,并通过一段视频展示了其团队建立的用于化学数据收集的自动化平台。他总结了实验室自动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教育教学创新、跨学科合作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价值,同时也指出其在技术和培训方面的挑战。他还概述了对机器智能及其拓展人类能力边界的理解。

莫凡洋作报告

Patrick作了题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的报告。Patrick提出,面对“ChatGPT恐慌”时,个人和组织采用的五种应对策略,并通过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说明ChatGPT的真实发展位置尚不明确。他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探讨了培养集体智能的教育方法。他介绍了传统案例教育法以及案例教学法与“链接数据”(Linked Data)结合的模式变革,还探讨了案例教学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结合的可能模式。Patrick表示,Camtree特别关注AI在教育中的应用,鼓励一线教师反思总结他们在教学、学习和评估中使用AI工具和技术的经验。

Patrick作报告

参会教师与剑桥大学专家就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包括人工智能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育技术适应性、人机协同等话题。本次研讨会受到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大家认为,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实用,有助于帮助一线教师积极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北京大学PKUnet与剑桥大学Camtree还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开展系列研讨活动,进一步开拓一线教师的国际视野,促进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对话。

国际战略年banner.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