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 信息来源: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文字:龙媛、胡越明| 摄影:宁妮娜、齐烨| 编辑:山石 | 责编:安宁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由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为中外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提供平台。今年的大赛共吸引153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其中国际学生近4万名。近日,25名参赛学生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参赛的心得体会,表达投身创新实践、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生齐烨是写信人之一。齐烨主要从事基于跨物种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的相关工作,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所负责项目“跨物种肿瘤基因治疗”获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冠军。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全体师生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10月18日下午,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师生座谈会。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党委书记霍晓丹,北大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郑英姿以及齐烨本人等2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魏姝主持。
会议伊始,全体师生共同观看新闻联播对该消息的报道。
师生共同观看新闻联播报道
郑英姿介绍了近年来创新创业学院、北大科协在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方面的工作和措施。创新创业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教育与社会实践,开设了十几门相关课程,邀请各行业领域专家进行分享,帮助同学们培养创新意识。同时通过组织企业参访、建立极客实验室、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北大科协围绕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科学决策、服务全民公众科学素质提升4个方面开展工作,在帮助青年科技社团发展、组织青年科普活动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未来,创新创业学院和北大科协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郑英姿发言
研究院2018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生、写信人之一齐烨分享了自己得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回信时的激动心情和深刻感受。看到回信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激动和感激,这封回信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肯定,更是对青年一代投身科技创新事业的鼓励和鞭策,让他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跨物种肿瘤基因治疗的开拓者,他深知自己的研究不仅关乎国内患者的生命健康,更承载着推动国际科技交流、促进科技进步的重任。在未来的工作中,他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续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肿瘤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为推动全球肿瘤治疗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齐烨发言
研究院2021级脑科学中心博士生张厚煜结合自己从事肥胖代谢的相关研究经历谈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这句话让他深感鼓舞。作为交叉学科的博士生,他的研究常常跨越多个学科,需要承担更多的试错成本和不确定性。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勉励、北大鼓励创新的环境、研究院宽容的学术氛围,使他对未来的科研和创新之路充满信心和动力,也更加坚定了科研报国的决心。
张厚煜发言
研究院2021级大数据中心博士生李昊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青年要积极投身科技创新”,这也是他在科研道路上一直追求的目标。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他的研究方向是以因果推断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方法,曾作为第一作者在CCF-A类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和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7篇,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作为大数据中心唯一的博士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30万元的资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他备受鼓舞,未来,他将继续投身科技创新,完成更多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并将研究内容通过实践进行转化,为国家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李昊轩发言
研究院2023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生冯来仪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了“互学互鉴”“促进中外科技交流”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今天,科技交流和合作已经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年6月,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办的“中白高水平大学校长论坛”中,中白双方签署了多个领域的合作项目,尤其是生命科学方向。而她作为北大学生合唱团员代表,同时也是药物设计领域博士生,有幸亲眼见证了这一重要的时刻。在药物设计领域,国际合作尤为重要,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拓宽研究视野,加速科研进展。青年一代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通过学习不同文化和科技知识,增进中外青年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共同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智慧。
冯来仪发言
研究院2023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生魏小森分享道,他正投身于AI辅助解决生命科学问题这一与新质生产力息息相关的领域,该领域既有巨大的创新潜力,也有许多如算法仅能够有限模拟实验等尚未解决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了“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让他深刻意识到,作为青年科研人员,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努力在前沿科技和交叉学科的交汇点上,做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符合国家需求和时代发展的创新成果。同时要走出实验室,走向社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理论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力量。
魏小森发言
研究院2023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生张益海结合自己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研究生会就业实践部的学生工作经历表示,自己曾作为主要骨干参与举办第五届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创新创业论坛,为研究生与产学研各界搭建一个思想碰撞和成果讨论的平台。该论坛通过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校友、企业家代表、地方政府,以主题分享、圆桌讨论的形式进行深度研讨,进一步树立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新风尚;同时也开展了包含高校科研院所教职专场、生物医药与技术研发专场等多场次的学院品牌就业活动“前沿问路”。未来,他将带领学院研究生会就业实践部同学们继续做好服务工作。
张益海发言
听取了师生代表的发言后,霍晓丹作总结发言。霍晓丹介绍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的做法和成效。近年来,学院在学生创新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建立了常态化师资培养机制,从基础科研领域、竞赛辅导及经费场地支持、重点种子学生项目选拔及宣传推介等多维度,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产学研孵化体系。研究院通过开展“前沿问路”创新创业工作坊,打造“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创新创业论坛”,开设“交叉学科研究生生涯发展与创新创业”课程等方式,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屡获佳绩,如2018级博士生齐烨凭借跨物种基因工程药物研发成果,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冠军;2015级博士生董一名凭借基于半导体的高通量生物合成技术项目,在“武汉杯”第一届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大赛(2024)中荣获一等奖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研究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成效的有力证明。
霍晓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给予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成长和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语重心长、催人奋进,指出“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既是对青年大学生的鼓励,也是期许。作为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率先开辟的跨学科研究的试验田,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持续助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引导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北京大学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此次师生座谈会的举行,进一步加深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理解与认识,鼓舞士气、振奋人心。接下来,研究院将在全院党团支部中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学习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师生座谈会合影留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