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行则将至——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2级8班举行2024年春季学期主题班会

5月12日下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2级8班邀请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班级第二班主任谢冰教授为同学们开展主题班会,从志存高远、自我定位、科研路径和生涯发展等方面同班级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传道授业,启智润心。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2022级年级辅导员李子奇,2022级8班班主任余肇飞、辅导员秦昊参加了活动。

合影

2023年,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2级8班过关斩将,脱颖而出,荣获“2022—2023学年北京大学示范班集体”荣誉称号。进入第二年,班级同学有迁出和迁入,又形成了一个新集体。2022级的学生正身处大二下半学期的关键节点,面临着选择方向、申请进组、开始科研和未来规划等一系列探索和选择。

谢冰以“志存高远”为题,串联起学习、生活、科研的各个环节,结合生动的案例,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他回顾了大一刚入学时作的第一次报告,重申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志存高远、展翅高飞的“大学四部曲”。他指出,同刚入学时的懵懂相比,处在大二下半学期的学生不应该还是仅仅专注于学业本身,应该更多地思考未来的去向,思考身为一个北大人应该具有的格局和担当。多问自己:北大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作为燕园学子,眼光仅仅囿于毕业后的一份所谓好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更应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能力素养,争做新时代中国优秀青年的“领头雁”。

谢冰授课

谢冰表示,北大培养体系特别强化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和产业前沿需求相一致。科研需要思维能力、批判眼光和主动积极的态度。同学们如果希望继续深造下去,读博意味着培养科学的洞察能力。申请时绩点仅仅是一个门槛,更重要的选拔学生的标准是科研经验和能力。关于怎么“进组”,谢冰的建议非常简洁,就是“主动”——不管是申请加入实验室,还是进入实验室以后,都要主动地和老师同学们沟通、联系,表达自己的兴趣或是提出自己的疑问,勤于思考,积极交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发现问题,才能够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成绩。

李子奇为谢冰、余肇飞、秦昊办颁发了感谢状,感谢其为班级建设付出的心血。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对自我定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科研路径和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展望未来,同学们将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积极发掘自身兴趣,勇于探索创新领域。同学们纷纷表示,会努力将班会上收获的知识和智慧转化为前行的动能,向阳生长,向下扎根,怀揣科技报国的梦想,书写属于自己和北大信科人的精彩篇章。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