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两会笔谈 | 冯科:聚焦国内外形势,防范通货膨胀与“去人民币化”风险

目前我国存在两大威胁和挑战,第一是财政赤字问题,由此产生通货膨胀威胁;第二是美国的去中国化、去人民币化,因而重点应聚焦内外两方面——对内防范通货膨胀,对外加快人民币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

第一,我国财政赤字率目前为3.6%,相比去年2.6%,有38.5%的同比增长,去年财政赤字总额为2.5万亿,按照相关学者估计今年缺口大约在6—7万亿,因此现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呼声很高,若赤字率增速继续加快,将会导致经济体系中货币供量的增加,因此需要警惕通货膨胀的风险。过去十几年间,我国M2增长率从13%到8%,在各个不同阶段都一直高于GDP增长率,但并没有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在于金融资产起到了消化通货膨胀的作用;尤其是房价,过去十多年间居民对住房的投资充满热情和信心,使得住房如同海绵一般吸收了大量货币。但是现在中央多次强调“房住不炒”,有意淡化弱化其投资品的炒作功能,以期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促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并且这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基调;另一方面居民对国际和国内的经济未来预期不乐观,也导致房价呈现下降的趋势。如果仍然加快财政赤字率,甚至财政赤字货币化,那么通货膨胀风险就需要特别警惕。

第二,疫情以后美国呈现去中国化趋势,尤其是去人民币化,这与人民币国际化理念不匹配,目前人民币的结算只占2%,美国占70%,不利于人民币自由化、国际化进程。其实中国一直具备应对策略,例如阿里的结算货币,去年阿里支付宝在全球对38种货币的兑换就实现了毫秒级兑换,这表明我国的数字货币已经有能力运用到国际贸易中。中国内部应积极推动支持阿里、腾讯、拼多多、京东等这类平台,通过紧扣国际贸易、推动贸易项下的人民币的扩张,来应对疫情导致的国际对中国的误解乃至封杀,积极扩大人民币自由兑换,推动人民币自由化、国际化进程。

延伸阅读:

冯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包括:资本市场与投资管理、房地产及房地产金融、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区块链、金融科技与智慧金融等。研究成果包括数十篇论文,发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等著名学术期刊上。著有学术专著与教材十余部。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数十项国家部委及企业的研究课题。主讲《投资银行学》《投资理财》《互联网金融》《宏观经济与发展战略》《房地产金融》等课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