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第三医院召开2022年工作研讨会暨中层干部培训会

瑞雪皑皑,新春将至。1月22日上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2年工作研讨会暨中层干部培训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礼堂召开。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董尔丹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等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出席会议。各分院区有关领导,院本部中层干部,各研究所、研究中心、质控中心和多学科合作中心正副主任,各科处室及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名誉所长、特聘专家,第三期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及青年学术骨干齐聚一堂,共谋发展。

会议现场

韩启德讲话

韩启德对北医三院2021年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北医三院坚持实干兴院,每一项成就都是全体三院人共同奋斗的结果。“北医人有‘厚道’的传统,三院还有‘家’文化。三院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团结、和谐、向上的氛围作用巨大。”韩启德表示,医院发展要对标国际,打破思想局限,发挥自身禀赋,在改革和创新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具体来说:一是医疗上,关注患者就医感受。借助最新信息技术应用,将门诊语音系统与电子病历有机结合,通过各种辅助手段延长医患面对面交流时间,提升医疗质量。二是教学上,夯实医学生和医院人才培养基础,开展学制教育改革,通过完善制度规定,释放各级医师的活力潜力,使人才脱颖而出,改变人才培养格局。三是科研上,提升投入产出比,每个科室都要能提出临床问题,敢想敢做原始创新,通过集体协作,相互找办法,将创新真正落地落细。

付卫作工作报告

医疗副院长付卫以“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医疗质与量”为题,从三方面对2021年医疗工作进行了回顾:一是设立专项,聚焦要点;二是加强平台建设,综合施策;三是落实三基三严、核心制度。完善考核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2022年医院将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探索拓展“医疗+互联网”服务和MDT服务新模式。同时,形成覆盖集团内的同病、同诊、同治。

沈宁作工作报告

教学副院长沈宁以实施北大医学“新时代”教改,探索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介绍了医学本科生教育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教授茶座”等特色教学活动;详细分析了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举措。沈宁表示,将以教育教学中心为载体,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教改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宋纯理作工作报告

科研副院长宋纯理以“科技创新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2021年,医院竞争性科技项目取得新突破,获取重大项目能力持续增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发明创造能力提升,专利储备和转化量增长。医学创新研究院发挥重要平台支撑作用。宋纯理还分析了医院科研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坚持开放式创新,做有组织的科研。

王健全作工作报告

经营副院长王健全以“高质量、精细化,提升医院绩效水平”为题,结合过去一年医院运营情况,详细阐述了2022年将要面临的各种现实挑战。北医三院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医院集团化、多院区运营迎来改革时机。2022年,医院将进一步探索分院区差异性、同质化管理机制建设,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

李树强作工作报告

后勤副院长李树强从后勤大数据、疫情防控工作、冬奥保障工作、为百姓办实事、重点工作等方面介绍了医院后勤工作。2021年,三院后勤部门改善餐饮服务,完成感染疾病中心等多处工程改造。加强医院安防体系建设和医院安检工作,加强能源资源精细化管理。稳定推进分院区建设。2022年将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等医院后勤工作计划。

李春作工作报告

李春总会计师以“政策驱动、数据赋能、提质增效”为题,从三个方面回顾了医院财务概况。第一,财务指标提升科学合理,保障了医院运营、科研、教学、管理等各领域工作有序展开。第二,建立财务一体化平台和全面、多维的“数字经济”数据库,为医院和科室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提供决策支撑;第三,预算绩效管理必将成为提升医院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下午的专家讲座环节,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司长许树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凡教授分别作报告。

许树强作视频报告

许树强深入阐述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核心要义,介绍了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

张平文作报告

张平文认为,北大医学是加快北大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引擎,医学科学创新与成果转化具有天然优势,研究型医院是医学学科建设、科学创新的重要阵地。医院应找准发展瓶颈,厘清表象和根本,建立“学术创新链”,面向人民健康,做好产业转化。

王凡作报告

王凡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核医学分子影像与肿瘤精准诊治领域的研究历程与心得体会,认为医学研究源于临床,最终也应回归临床。

病理质控中心主任刘从容、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主任崔丽艳、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主任孙永昌、超声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崔立刚等质控中心负责人进行了工作汇报。

董尔丹,北医三院原院长陈明哲教授、陈仲强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詹思延分别发表了与会感言,对医院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22日晚,与会人员分为七组进行热烈讨论,从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发展、同质化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并由各组代表汇总汇报。

金昌晓讲话

金昌晓对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医院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加强党的领导;第二,重点学科应找准定位,结合现状与长远发展,进行学科建设规划,要有公立医院的使命担当;第三,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第四,加强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探索长效发展路径;第五,领导干部应通过文化激发潜能,尊重每一个人。

乔杰讲话

乔杰在总结讲话中,对标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新”,指出各学科应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中,探索学科发展未来的方向。在新趋势下,提升临床专科的能力,完善临床专科评估体系。医院高度重视医学技术创新,各个学科应结合科室情况进行思考,进一步在现有基础上提升服务能力,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北医三院人团结一致,探索创新,结合医院自身情况,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了医院整体发展,在医院未来发展中,乔杰希望大家保持这样的三院精神,推动医院发展。乔杰以几个重点专科的建设历程为切入点,鼓励大家坚持不懈,稳扎稳打,要有更高的站位和长远的目光。

北医三院地理位置“贯通”南北,巧夺“天工”,北医三院人团结、奉献、求实、创新,将携手共进、擘画未来,为建立国际顶尖现代化医院努力奋斗,腾如虎跃,再展宏图!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