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团十九大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北大团委赴顺义区赵全营镇开展“百团兴百村”调研活动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青年志愿先锋计划自启动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责任,选派优秀研究生深入基层一线、走到改革前沿、扎进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学党史、研国情、做实事,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发展。以实践走访、成果参观、产业调研等方式,丰富拓展北京大学乡村振兴基地样本库储备,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更多内生发展动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号召,切实引导北京大学研究生骨干群体“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1月8日,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杨带领9位北大青年,前往顺义区赵全营镇前桑园村等4个村进行参访调研,深入学习顺义区乡村振兴的经验事迹与卓越成就,推动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活动合影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百团兴百村”是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北京市委、市政府“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动员首都青年在乡村振兴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让广大团员青年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王杨带领同学们走进顺义区赵全营镇开展“百团兴百村”调研活动,先后参观了赵全营镇前桑园村兴农天力合作社、东绛洲营村桦顺种植园、稷山营村郝兰英剪纸工作室与北郎中村村史馆,一同目睹了全国农机合作示范社的卓越风采,了解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参观兴农天力合作社

作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位于拥有“京郊粮仓”之称的京郊顺义区赵全营镇前桑园村,主要从事农机作业服务、配件销售、农机维修、粮食种植、蔬菜种植。在兴农天力合作社,师生们参观农耕文化体验馆。通过讲解员对农机发展的讲解,了解了从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历史,充分认识到现代农机和智能装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次参访学习,师生们感受到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铁甲争锋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史,学习了先进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对中国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参观兴农天力农耕文化体验馆

桦顺种植园坐落于赵全营镇西北部东绛洲营村,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蝴蝶兰种植基地,占地面积超150亩,年蝴蝶兰出货量将近300万株。在桦顺种植园,师生们见到了多品种蝴蝶兰花卉,了解了产业园先进的智能温室技术、规模化的种植方式与成熟的销售模式。通过此次调研,师生们认识到以新品种、新技术为依托实现的产业化经营方式是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参观桦顺种植园

师生一行来到稷山营村郝兰英剪纸工作室,剪纸工作室主要用来推广剪纸文化以及展览。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郝氏水纹雨点剪纸”第五代传人郝兰英,能以水纹和雨点作为基本元素,在红纸上剪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和人物故事。一幅幅精妙的剪纸令师生们赞叹不已,在非遗传承人郝兰英的讲解下,大家了解到每幅作品背后注入的慧心巧思。剪纸作品与红色文化的融合让师生们真切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以文化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

参观郝兰英剪纸工作室

最后一站,师生一行来到位于赵全营镇核心区域的北郎中村。相传明朝永乐年间,京北顺州西北域,瘟疫横行,生民饱受疾苦,时逢一过路郎中发大慈恻隐之心,将医病草药倾于村中四眼井内,生民奔走相告,聚而饮之,始救一方百姓。为纪念郎中功绩,此地命名“郎中村”,因位于顺州西北,故名“北郎中”。师生们在北郎中村参观了村史馆,馆内展示了北郎中村现代农业发展经济成果与历史变迁,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北郎中村文化底蕴。馆内陈列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京郊股份第一村”“京郊发展经济十大典型”等一个个荣誉称号,深刻体现了北郎中村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方面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体现了北郎中村村民们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奋发昂扬的精神面貌。

参观北郎中村村史馆

参观结束后,师生一行到达北郎中村委会开展交流研讨。北京大学团委博士生讲师团成员王智超围绕“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主题展开宣讲,以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观为理论支撑,从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切入,分析当下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提出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可行建议。王智超认为,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进城农民都可以在城市体面安居,届时农村文化建设将可能由以治标为主转入以治本为主的新阶段。

宣讲现场

本次“百团兴百村”结对调研活动,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青年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4点希望的具体行动。北大团委将发挥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努力找准切入点和落脚点,搭建起区校友好交流合作的桥梁,共商共建“百团兴百村”的未来发展,为顺义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更多北大力量,为国家的乡村振兴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青年志愿先锋项目自启动以来,开展包括实践走访、成果参观、产业调研等在内的乡村调研累计424次,开展主题宣讲活动48次,累计时长达90小时,影响受众约6000人;开展乡村支教,直播带货等各类志愿活动64次,累计志愿时长达327.5小时,影响受众达35,790人;乡村调研涉及乡镇产业基地、特色企业以及其他场馆中心达270个;产出调研报告103篇,累计字数达315,534字;开展乡村入户访谈33次,产出访谈报告5篇,累计字数达19,606字。

2023年,北京大学学生乡村振兴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乡村振兴青年志愿先锋项目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便利了乡村振兴校地合作的工作联络与事务推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坚持服务大局、发挥育人优势、凝聚青年力量、促进基层建设”是团中央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提出的工作原则。下一步,北京大学团委将继续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号召,引导新时代新青年扎根基层、建设基层,做“脚下有泥、肩上有担、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四有”新青年,为国家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更多北大力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