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图片巡展及学术讲座在日本举行

“真容巨壮,世法所希。”云冈石窟以高超精美的石窟造像艺术、恢弘的规模集群闻名世界。6月7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发现与研究”图片巡展及学术讲座系列活动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拉开帷幕。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云冈石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此次在日巡展与讲座,正是发挥文物文化价值、推进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鲜活实践。

本次系列活动由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云冈石窟研究院共同主办,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承办。早稻田大学副校长、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渡边义浩,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宇野木洋,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杭侃,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牛大勇,北京大学校史馆、档案馆馆长余浚,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祖人植,以及北大国际合作部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活动。

展示现场

此次巡展以代表性的精美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的艺术风貌,同时设置专题版块,梳理了百年来国际学界、中国学界对云冈石窟的发现与研究史。云冈石窟与日本渊源深厚,1902年,日本建筑学家伊东忠太发表《北清建筑调查报告》,几十年间,多位日本学者实地勘察测绘云冈石窟,并出版多部调查研究成果。

6月7日上午,杭侃以“云冈石窟的发现与研究”为题进行专题讲座。讲座由早稻田大学国际部副部长江正殷主持。牛大勇在致辞中指出,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厚重与灿烂,更体现了包容与开放性。在云冈研究中,日本学者对云冈石窟的阐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如何发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因素,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值得深入思考。

杭侃介绍了云冈石窟的基本概况,依照历史时期详细讲解各洞窟内石像的艺术特征和历史信息,并介绍了以窟前与山顶佛教寺院遗址考古发掘为代表的云冈石窟最新艺术考古进展。

讲座现场

早稻田大学肥田路美教授在评议中表示,杭侃的专题讲座使大家感受到云冈丰蕴的魅力。她简要介绍了日本学界佛教建筑的研究情况,长期以来,中日学者关于佛教艺术的研究互相促进,围绕云冈石窟新发现的研究将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新契机。

现场交流环节,来宾们积极提问,既注重学理,围绕云冈石窟的历史艺术研究、对比研究方法、未来云冈学研究重点等方面进行交流;又突出文化普及和交流,分别就数字化进展、云冈文化推广等方面提出观点与思考。

北京大学代表团向早稻田大学赠送中国云冈学代表性研究成果《典藏云冈》《云冈石窟全集》及文化纪念品。

互赠纪念品

活动合影

“非常壮丽,从图片就能感受到云冈石窟造像技艺的高超。之前我了解过一点中国的佛教艺术,希望未来有机会能亲自去中国云冈石窟参观。”早稻田大学的松尾淳一郎在观看展览后表示。

“文化事关传与承,通过此次活动我才走近云冈石窟,了解中华深厚的历史文化。”正在早稻田大学交换学习的刘芳媛表示,“作为交换留学生、文化交流的一分子,我觉得自己也会在不断扩大的文化视野和交流中更加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

早稻田大学图片特展现场

北京大学代表团一行还参访了两校孔子学院、校史馆等地,就加强合作开展座谈交流。

6月6日,北大代表团参访早稻田大学校史馆,渡边义浩接待北大代表团一行。余浚指出,北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在建校之初都承载着民族变法图强的希望,多年来两校保持着友好交流。双方就促进校史研究合作、展品交流,加强人文学术合作等事宜进行初步讨论和磋商。

双方互赠校史研究代表性书籍

6月8日,北大代表团到访立命馆大学,参观了末川纪念会馆,随后在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进行座谈交流。宇野木洋介绍了立命馆孔院近期汉语教学、文化活动、学术讲座等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未来工作计划。北大代表团表示,立命馆大学孔院充分发挥了教学型孔子学院的特色;未来愿意在教学力量、学生校际交流、学术文化活动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希望未来两校深化拓展合作,共同扩大汉语文化影响力。

到访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发现与研究”图片巡展将在日本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等地展出。此次图片巡展及讲座将作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年”活动之一,作为“文化轻骑兵”,促进中日人文学术交流,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学术共同体,并搭建当地民众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推进中日两国民心相通、文化理解互鉴。

未来,国际合作部海外拓展办公室将继续深耕中国文化海外推广,搭建更多平台和桥梁,为北大海外文化传播贡献智慧与力量。

国际战略年banner.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