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科学治理大气污染,北大团队将中国方案带向国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成果亮相亚洲最大清洁空气盛会

11月15日—17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CAA)、亚洲开发银行(ADB)、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CCAC)在菲律宾马尼拉联合举办第11届更好的空气质量大会。大会围绕主题“从雄心迈向行动:实现清洁空气目标,减少健康和气候影响”(Ambition to Action: Clean air for health and the climate)展开,吸引了来自亚洲、欧美等39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企业、国际机构、NGO、媒体等多个相关方的参会者。北京大学科研团队组织专题分会 “以科学为基础的清洁空气政策制定和行动:亚洲经验分享和交流”,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气复合污染重大研究计划最新研究成果与科学治理经验分享给更多亚洲国家。

大会会场

大气污染治理“黄金十年”,中国空气质量发生根本性改变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过去10年,中国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2%。特别是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从每立方米90微克降至30微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在开幕式全体大会上,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突出成绩十分亮眼。

“难能可贵的是,中国是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空气质量的快速改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在大会开幕式发言中强调:“取得这样的关键性进展,政府的治理意愿、科学界的研究支撑、行业的有力措施,以及公众参与等相关方行动缺一不可。”

张世秋(中)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言

科学研究与技术快速进步,为治理决策与行动提供强有力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气复合污染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朱彤在主旨报告中强调,中国之所以可以用7年时间走过美国过去30年的大气污染治理道路,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发挥了突出作用。北京大学和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共同举办了“以科学为基础的清洁空气政策制定和行动:亚洲经验分享和交流”专题分会,旨在将中国在相关领域积累的成果、方法和经验分享给亚洲、乃至全球更多有治理需求的国家。

朱彤(右三)在大会闭幕式发言

中国的大气污染物来源特别复杂,这与中国是一个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大关系。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水泥、钢铁等生产量大,能源利用也较为依赖煤炭,这与伦敦早期的“煤烟型”污染来源类似;同时我国城市也有规模很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又具备历史上洛杉矶烟雾事件的污染特征。在同一时期混合经历着欧美不同时期的大气污染问题,北京大学唐孝炎院士基于此提出了“大气复合污染”的理论。

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中国大气污染成因复杂,研究从何入手、如何推进,现有哪些重大发现?中国在过去10余年投入了大量科研资源,开展了多个大型研究计划以支撑大气污染治理决策。朱彤举例,自2016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始推进重大研究计划“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该计划一直延续到2023年。项目投入高达2.4亿元人民币,涵盖多达76个项目,集结了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全国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科研人员超700人。

截至目前,该重大研究计划已在排放清单、仪器研发、大气化学和物理过程、空气污染与气象-天气-气候交互研究、模拟预测、数据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大气复合污染控制思路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北方农村地区散煤治理等关键措施的出台提供了关键的科学支撑。

共同应对空气污染挑战,中国解决方案走向国际

分会期间,中国代表的精彩分享吸引了泰国、印尼、印度、马来西亚、蒙古、菲律宾等多国参会者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来自亚洲理工学院、万隆理工学院、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国家和地方环境管理部门的政府代表,纷纷与上述发言嘉宾展开对话,在充分肯定中国科学治理措施的同时主动取经,希望从中获得更多有益参考。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科学家代表坦言:“羡慕中国的科学家和决策者能够很好地达成一致,能够很流畅地把科学发现转化成实际决策。”

分会组织方收到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瑞士等亚洲乃至全球多个国家代表的积极反馈,表示从中国参会代表的精彩分享中受益匪浅,希望探索更多与中国相关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帮助更多国家和城市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保护公众健康,共同寻求绿色转型路径,迈向可持续发展。

更多相关信息可见于北京大学朱彤、张世秋、薛涛的媒体专访文章,链接如下:

《中国环境报》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要以科学为基础进行决策 (cenews.com.cn)

《新京报》专访北京大学张世秋教授:中国应尽早启动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 (bjnews.com.cn)

《新京报》专访北京大学薛涛研究员:中国大气治理经验如何为亚洲他国所用?科学治理和以人为本是关键 (bjnews.com.cn)

国际战略年banner.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