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出版社联合国家大剧院等共同举办“科学元典名篇赏读沙龙”点亮全国科普日

2024年中秋节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与艺术盛宴在国家大剧院盛大开场,拉开了第21个全国科普日暨第十四届北京科学嘉年华的序幕。

这是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市科协、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科技记协、北京科普作协联合举办的“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名篇赏读沙龙”系列活动的第3期,主题是“世界名画里的科学与爱情”,聚焦近代化学之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不朽名著《化学基础论》,展开科学与艺术的诗意对话。

活动现场

著名科学文化学者、“科学元典丛书”主编任定成,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晓琳,著名配音演员、朗诵解说艺术家周扬,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主编高屹,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年学者贺婧,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金麦克,共聚一堂,带领观众走进拉瓦锡的时代,感受科学、艺术与爱情交织碰撞的火花,为公众奉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

沉浸式与场景式跨界科普新形式

“求爱神给我安慰,别让我再悲伤流泪,让我丈夫回到身边,或者让我死亡……”一曲优美华丽的咏叹调拉开了活动序幕。周晓琳动情演唱了莫扎特经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到风起云涌的18世纪的欧洲。

周晓琳演唱,金麦克伴奏

18世纪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拉瓦锡夫妇》是描绘拉瓦锡与其妻子玛丽的经典之作。拉瓦锡夫妇的形象是科学、艺术、爱情完美结合的象征。本场活动以此为出发点,带领观众在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的氛围中感受科学经典和艺术经典的独特魅力,以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让观众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

“化学之父”与“化学之母”:一首科学、艺术与爱情的赞歌

任定成作分享

活动中,任定成以动人的故事、风趣的语言,介绍了拉瓦锡的科学人生与《化学基础论》的非凡贡献。任定成是《化学基础论》的首位中文译者,他曾作为唯一的中国学者,受邀出席法国科学院举办的拉瓦锡逝世200周年纪念大会。他提道,拉瓦锡的巨大成就在于通过严格的定量分析实验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界一百余年的错误理论——“燃素说”,重新定义了燃烧的本质,为现代化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任定成还讲述了拉瓦锡人生的最后岁月,以及与玛丽琴瑟和鸣、彼此成就的更多动人细节。拉瓦锡夫人在化学史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甚至有人称她为“化学之母”。任定成的精彩讲述深深吸引了在场的观众。

周扬深情朗诵了《化学基础论》的精华段落,以及拉瓦锡写给妻子玛丽、堂兄维莱尔的诀别信。周扬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朗读,不仅让科学经典的内容在声音的艺术中得以再现和升华,更让听众进一步深切感受到拉瓦锡的科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以及夫妇二人的动人爱情。

周扬朗诵

沙龙文化:科学、艺术与思想的激情碰撞

《拉瓦锡夫妇》画作的作者雅克-路易•大卫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对欧洲美术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拉瓦锡的夫人玛丽正是大卫的学生,她在大卫的指导下掌握了工艺绘图技术,这使得她能够准确地记录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细节。

贺婧生动讲述了雅克-路易大卫传奇的艺术人生,以及18世纪法国艺术界的风貌。她从多维度细腻呈现了《拉瓦锡夫妇》画作更多的品赏细节,揭示了这幅画作背后的“惊人秘密”——原来名画之下还隐藏了一幅画作草稿,新的分析技术还原了画作的原貌。贺婧也从西方绘画与化学关系的角度,比如绘画媒介的演变,展现了科学与艺术另一维度的碰撞。

贺婧作分享

高屹就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音乐作了精彩讲述。梅于尔的管弦乐、戈塞克的管弦乐和庄严合唱作品等,都对后来贝多芬音乐风格的形成构成了启示。高屹也介绍了18世纪欧洲沙龙音乐与时代背景的深层关联,带领观众一窥音乐大师少为人知的另一面。

高屹讲述

金麦克作为科学与艺术的跨界探索者,分享了自己从化学转行至钢琴演奏的独特经历,以及学习化学的经历和化学思维对他音乐演奏的有趣启发。金麦克还现场演绎了两首肖邦的《夜曲》,将活动推向高潮,在缭绕的乐音中把观众带入欧洲的沙龙场景。

金麦克演奏

各位嘉宾也就18世纪沙龙文化对欧洲科学、艺术发展和思想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畅所欲言。理性的科学讲述与优雅的艺术演绎交织,让大家仿佛回到18世纪的艺术沙龙现场,感受文化名流和科学巨匠共聚一堂的独特文化现象,体味尼采所说的“科学是冷静的观察,艺术是热烈的体验。两者携手,让我们得以全面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的深刻内涵。

嘉宾对谈

本场活动是科学、艺术与爱情的一次动人相遇,也是科普教育的一次创新尝试。活动以北京大学出版社“科学元典丛书”为切入口,让科学与艺术携手,开创科学经典阅读的新模式。

科学元典丛书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