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信息来源: 青年研究中心
编辑:悠然 |2020年11月20日,由青年研究中心主办的第48期“青年空间”工作分享会在新太阳学生中心举行。工学院专职辅导员刘芸芸进行了主题为“对‘内卷’走红的思考——特征、成因及引导策略”的分享。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卢亮担任点评嘉宾,30余位辅导员和部分职能部门网络思政工作联络人共同参与活动。
刘芸芸作分享
刘芸芸简述了“内卷”成为热点词汇的过程及其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表现。通过追溯“内卷”概念的衍生,刘芸芸提出,当前“内卷”的含义呈现出从关注“重复”到关注“竞争”、从注重“整体状态”到注重“个体间关系”的变化。同时,要关注“内卷”词义泛化和被滥用误用的现象,注意将其与“竞争”“奋斗”等具有正面意义的词汇明确区分。刘芸芸重点介绍了“内卷”现象的生成逻辑。她指出,当前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竞争方式等具有高度一体化的特点,在市场竞争模式被广泛运用的情况下,焦虑情绪普遍存在。因此,在环境挤压和内心膨胀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内卷”,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基于这一客观现实,刘芸芸从价值引领的角度对当前思政工作提出建议。她指出,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时代的关系,树立“长线思维”,建立“赢家心态”,使个人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此外,“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意识是个人长远发展的前提条件,要引导学生舒缓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卢亮点评补充
卢亮对刘芸芸的分享进行点评和补充。他指出,“内卷”是社会发展到目前阶段人类探索问题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从当前时代快速信息消费的特征来看,“内卷”成为网络热词,是概念传播和消解情绪的瞬间现象,其热度并不会长期维持。卢亮表示,“内卷”可能最终引发对内指向的人生思索,这有助于个人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并树立相对正确的义利观。卢亮认为,在开展青年思政工作时要面向未来,树立强国心态,坚持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制度;同时要为青年提供更多非竞争性平台以及强大的身心支撑,引导青年学生对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进行深刻的思考。
“青年空间”活动重点面向基层院系,主题定位于青年学生思想动态、思政工作前沿领域、网络与青年文化现象等,观照现实问题,分享先进经验,目前已逐渐发展孕育成为北大网络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品牌项目。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