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信息来源: 融媒体中心
文字:高雷、王甄仪| 摄影:宋柏凝| 编辑:青苗 | 责编:山石2024年4月16日、17日,第四届“北京大学·国家大剧院艺术周”在北京大学举行。千余名北大师生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看了由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团队联合演绎的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
延安杨家岭是新中国文艺的出发地,也是每一个中国文艺工作者的精神故乡。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兴亡的呐喊声中,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他们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生活,体会到人民群众如母亲般的深情、如厚土般的滋养,他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乃至精神信仰等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和升华,开创了生机盎然的杨家岭的文艺春天。
演出现场
该剧树立起版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文学家四个人物形象,并以版画家为线索串联起“厚土”“破晓”“永生”三个篇章,建构起相对独立又层层递进的交响式结构:音乐舞蹈家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生活,体会到人民如母亲般的深情,如厚土般的滋养;戏剧文学家在基层工作中发挥才智、深入体验,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同时也迸发出朝阳般的创作激情;版画家在鲁艺的熏陶和战火的锤炼下,成为以笔为枪的文艺战士,与人民生死与共。
一块块红绸随着奋力敲击的腰鼓翻飞,舞动出劳苦大众顽强的生命力;金灿灿的小米汇成涓涓细流,流淌着中国人根植于土地的朴素情感。在精致的服装和布景、配乐与灯光的烘托下,演员们舞姿优美,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与力量。
来到陕北农村采风的文艺骨干小分队遇到挑水的老妈妈、拉纤的壮小伙、反抗包办婚姻并投身纺织的姑娘、顽固又慈爱的大叔、爱吹喇叭的小战士……他们加入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在生活中创作,在实践中找寻灵感。抗日救亡的炮火中,他们投笔从戎,在生死之间磨炼钢铁般的信仰。
精致的舞美、精彩的演绎、精妙的编排……带领现场观众回到了那个物资匮乏但精神富足的年代,回到了质朴而浪漫的生活与战斗场景中去。
演出现场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生张萌观看完演出后表示,“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享受,也是一节深刻的学习教育课”,她“不仅记住了这个春天,红色的绸带也飘舞在自己心间”。校园服务中心的母佳老师认为,当年文艺工作者在生活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积极投身革命,坚定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这种精神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和弘扬。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姜乃文认为,我们今天更要延续文艺工作者在革命战争年代播撒下的文艺“火种”,期待更多将红色文化赋予现代性意识的作品,让“新时代的春天”与“杨家岭的春天”遥相呼应。
该活动由北京大学和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和会议中心联合承办,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和保卫部提供大力支持。“北京大学·国家大剧院艺术周”系列活动每年为校内师生带来高质量的、富于教育意义的文化艺术作品。2020年以来,国家大剧院先后在学校举办开学典礼管弦乐演奏、话剧《十字街头》与歌剧《方志敏》选段音乐会、“荣光与梦想”合唱团音乐会,以及“威尔第经典之夜”歌剧音乐会,均广受师生好评。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