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样 |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先鹏:勤学致知,笃行不怠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殷切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北大学子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同学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实践中,奋勇争先、不怕吃苦、志存高远、挺膺担当,用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担当诠释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2021—2022学年,共有654名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124名学生获评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他们在学术科创领域深耕探索,展现青年风姿;他们在志愿服务中用爱与智慧,谱写青年赞歌;党团班建设中,他们知行合一厚植青年使命;基层调研实践中,他们脚踏实地彰显青年担当;他们立大志、养品行、学本领、强体魄,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他们赓续红色血脉,激昂青年意气;迈进时代新程,谱写奋斗华章。
  新闻网全新推出“青年榜样”专栏,从北京大学奖励奖学金获奖学生中遴选优秀代表,将他们的典型事迹在专栏中进行宣传报道,借此共同走进青年榜样的有为世界,学习青年榜样的人生态度,感受青年榜样的鸿鹄之志,汲取青年榜样的奋斗之力。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同时也是中共党员,王先鹏坚持在生活中与书为伴,建以书会友的读书会;守正创新,做经世致用的真学问;甘为人梯,当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本科以来,他曾两度获得国家奖学金,并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1997级MBA奖学金等奖励和表彰。

在读期间,王先鹏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经典读书会负责人,主动承担了学院经典读书会的筹备、建设工作,其活动获《光明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实现了读书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跃。“天下马院是一家”,王先鹏主张学问不能独善其身,而是要兼济天下,为此他在繁重的课业之余,多次发起并筹备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论坛,为来自全国各地马院数以千计的同学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23b93be1d86d46abb6575e961b46b2e4.jpg

王先鹏参加学术演讲

沐浴着北京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王先鹏确立了“读书研习,修炼内功”的学习目标,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他深感用知识做武装的人有很多,有知识且振臂高呼的人却很少。获得奖项多,能够衡量的只是人的能力大小,而承担社会责任,为他人创造更多机会,才是衡量人的价值何在的根基。

自2019年进入北大马院以来,王先鹏主动承担了学院经典读书会的筹备、建设工作,读书会以“在马言马、在马学马、在马研马”为价值导向,以“埋首经典、关注现实”为基本主张,在学院营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浓郁读书氛围。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读书会目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5类、16组的稳定结构,定期组织学术演讲与学术沙龙,创办“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报”,并获《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及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等的专题报道。不过,最令他欣慰的是,不少同学在读书会研习的过程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完成并发表了属于自己的论文,这是一件比他自己的论文发表更为开心的事。

图片2.jpg

王先鹏组织读书会

在开展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王先鹏以“守正创新”为基本要求,以“做真学问、写大文章”为学术主张,撰写多篇文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他在研究生一年级发表的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被收录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态势》一书中。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又以独立作者的身份在《社会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以合作作者的身份在《教学与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这些论文主张积极介入学术讨论,涉及劳动价值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守正创新、对“无产阶级消失论”等错误思潮的回应与批判、人的主体性何处安放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致力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言献策,在学术和政治的互动中实现社会效益,其部分成果以简报的形式报送中央有关部门,部分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网”等多个学术平台转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图片3.jpg

王先鹏筹备第十三届“未名论坛”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王先鹏的座右铭,在同学眼中,他始终吃苦在前、不图回报,为学院的发展、同学的成长尽心尽力。在他看来,天下马院是一家,恰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大发展、大繁荣,更应加强与学界师友的交流与对话。入学以来,他以学生负责人的身份承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未名论坛”的筹备工作,并发起了第一届“十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论坛”、第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本科生论坛”,为数以千计的马院学子搭建了交流平台。在疫情艰难时刻,他为筹备第十三届“未名论坛”,一周工作量超过100小时。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志愿者纷纷忘我地投入到论坛的服务工作中去。他先后组织10余场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名师讲座,将学界名家邀请到马院来,使同学们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学术魅力和学界风采。

此外,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王先鹏积极发挥党员先锋力量,传递温情,服务大家,先后承担校园疫情防控、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等志愿服务工作。

图片4.jpg

王先鹏参加志愿服务

在硕士论文的致谢词中,王先鹏引用了屈原的一句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决心,亦是觉悟:既然选择以学术为业,便只能不畏艰险、风雨兼程;既然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人生理想,便应当胸怀大局、心存“大我”;既然来到北京大学,便必须怀揣着五四精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北大求学三载的王先鹏,唯有心中的理想与信念不曾动摇过。这三年,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过程,是一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