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全国人大代表刘忠军:关于鼓励提高医疗科技创新产品国产化程度的建议

守望生命的赤子情怀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策略的引导下,医疗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许多创新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以骨科专业领域为例,3D打印手术植入物、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已经在临床医学领域起到推动外科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并惠及越来越多患者。

然而,当深入了解上述创新产品的国产化状况时则会发现,这些产品的创新性设计确实源于中国医学及工程技术专家,但生产这些产品的关键设备及主要原材料往往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进口。目前不少医疗科技创新项目还存在明显局限性,所谓创新还只停留在产品制造全链条的某一节段上。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的那样,“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

显而易见的是,在制造创新产品工业流程中的核心技术方面我们仍然受制于人,随时可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与党中央提出的高水平自立自强、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还有较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于3月5日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国内医疗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前不久已有采用国产设备、国产原材料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创新产品并成功应用于手术治疗的案例,表明提高创新产品国产化程度的目标是可以期待的,但亟需国家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有力支撑与鼓励。

建议:

1. 在医疗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审核与验收的各个环节上,应将创新产品形成链条中的自主创新水平及现有或可预期的国产化程度作为重要评估指标,优先支持国产化程度高的科技创新产品项目,尤其那些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到制造装备均有国产化规划与前景的项目。由此,使国产化程度较高的创新产品研发从立项之初就得到鼓励,处于有利竞争地位。

2. 对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的医疗创新产品,应制订相应政策,鼓励其进一步拓展项目,深度研发,以提高国产化程度。多数创新型医疗产品往往由于技术复杂、先进,对制造设备以及原材料的要求较高,研发国产设备或材料需要较高资金及人力投入,如能对初期国产设备所生产的产品施行给予补贴或减免税收等政策,或可调动其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加速实现医疗创新产品国产化的进程。

刘忠军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无党派人士


deb85abfd2964d8aa0bc14e3f647318c.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