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合 师生密切配合 教学平稳运行

11月23日上午9时,理教201,数学科学学院的一门课程“线性代数B”正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线性代数B课堂现场

“线性代数B这门课的授课教师是数学科学学院柳彬教授。他认为,比起“对着空教室录播”,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更灵活有效,既方便了线上同学观看课程录像,也能和线下同学有更多互动,掌握同学们的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调整课程节奏。

刚上完这节课的物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陈纥帆很赞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他觉得,疫情确实给学生生活带来了不方便,但线上课支持回放,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调整听课进度,学习效果还是能够保证的。

为维护稳定有序的教学工作,自11月16日凌晨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以来,北京大学迅速调整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单位与各院系根据教学工作安排,迅速响应、全程保障,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安排,将线上线下教学融为一体。

fca06d557b6f46868cece23a4b2f7d7a.jpg

线上线下教学顺利进行中

11月21日上午8时,北京大学副校长、教务长王博与教务部、研究生院等单位分别开展线上线下查课。11月22日上午,王博到教学楼巡视教学运行情况,对教室内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进行检查,并在主控室查看教学楼的授课及自习情况。

王博查看授课情况

教务长办公室、教务部、研究生院等教学管理部门每天进行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根据师生反馈,及时调整工作部署。计算中心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配合教学管理部门完成协调保障,在网络环境维护、网络技术支撑与教室管理上联合发力,使授课的效率和质量在线上直播、课后回放与线下教学的同步进行中,得到有力保证。

“这次疫情来势迅猛,对教学安排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在过去两年里,经历多次的疫情冲击之后,师生已经能沉着应对这种情况了,基本可以做到灵活及时地应对各种变化,以最大可能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卞江所教授的“普通化学”和“化学与社会”两门课程都有讨论课,需要与同学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互动。在符合防疫要求的情况下,他申请了线下上课,同时保证课堂的全程录像。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特殊时期也许令学生更加珍惜宝贵的线下课堂时间”。

11月22日,“化学与社会”讨论课现场视频截屏

“疫情期间,要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层面的变化,更加关注对学生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作为教师,不管如何,无论线上线下,课程教学都会如期进行,教学质量也必须得到保证。”卞江说道。

c2c9cae9fa1d49d981ae9a9a751b2078.jpg

11月17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视频截屏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3门全校硕士、博士思政公共课教学工作。课程覆盖面广,涉及8个教学班,4000多名同学。

“线上线下教学给教务等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考验,在研究生院、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办公室和计算中心的协调下,授课如期进行,教学互动良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石钧岩老师说道。

体育课切换为同学在原上课地点实践练习,老师在云端进行全程指导的方式;游泳课改为同学每周在游泳馆打卡游泳健身两次……

体育课属于实践课,线下课的优势是技术学习时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更流畅和清晰,有利于技术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提升健康水平;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则要注重对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技战术发展等进行更为详细的讲述,也会播放体育项目训练、比赛的视频,讲解规则、欣赏比赛,让教学效果更直观有趣。

按照学校要求,体育教研部迅速结合每个项目每门课程的特点,完成260个班级后续课程和考试方案的相应调整。

“学校公布的信息及时、透明,学校公众号及时推出了校园内学生生活、学习的文章,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背后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体育教研部教学主任,吴飞教授在与学校各部门沟通中,在与一线教学的教师的交流中,深深感受到学校师生员工的“尽职尽责、同心合力”,有一种“与有荣焉的幸福感”。

国家发展研究院2021级本科生潘阳表示,自己能够深切感受到老师们在保障课堂质量上所付出的心力:线上课程中,老师通过提高互动性,增强课堂的“沉浸式”感受;线下教室里,老师们从现场的及时反馈中实时调整讲授方式,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

“今天,本科700余个教学班平稳运行,研究生400多门课程正常开展,校园课堂秩序井然。后续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级部署,精准研判,充分了解师生诉求,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教务长办公室主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表示。

采访:陈云超、李霁、王岩、洪星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