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两会笔谈|苏剑:疫情面前,稳妥为先——评2020年中国宏观调控目标

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整体宏观经济已经表现出弱企稳的增长趋势,若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实现2020年5.6%以上的增速目标相对可期,政策调控空间也相对宽裕。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冲击已成事实,这必然大幅度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构成增速目标和政策调控的权衡问题。若要继续实现原定增速目标,则必然需要增加一定程度的宏观政策去抵消肺炎疫情产生的不利冲击,但将导致政策调控压力骤增;若以降低部分增速目标来对冲肺炎疫情的不利冲击,政策调控空间仍将相对宽裕,调控手段相对灵活,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但需面对经济增速目标损失的短期影响。当然,上述的权衡问题最终取决于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大小,以及权衡选择之后的机会成本。

根据我们的总供求分析,我们预计2020年GDP的自然增速为1.0%至2.5%之间。因此,在新冠疫情冲击下要实现6%的增速目标,需要采取的扩张性宏观政策力度将会非常大,同时对经济的负面效果也会十分明显,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抬升经济的总体杠杆率,这些都不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根据我们对全国CPI自然走势的预测,认为肺炎疫情会从两个方面对CPI自然走势产生影响,其一是疫情导致食品供给扰动,特别是打断猪肉扩产周期,CPI可能显著上升;其二是疫情结束后,由于消费餐饮需求后置,CPI也将继续上扬。鉴于此,我们预测2020年全国CPI自然上涨率将达到3.0%以上。

在预计GDP自然增速为1.0%~2.5%,而CPI自然上涨率又处于3.0%以上高位的情形下,若选择实现6%的增速目标,宏观政策发力至少需要弥补3.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这就需要靠强刺激且见效快的扩张性需求管理政策,虽然短期内宏观经济提升见效快,但容易产生较强的负作用,尤其是对于已经高企的CPI,在强刺激的政策组合下,中国宏观经济很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CPI同比增速可能再次上涨,而且强刺激出来的经济是一种虚胖,会大幅度拉高政府、企业、个人的负债率,扩大资产价格的泡沫,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此外,考虑到当前政府、企业和居民债务率已经处于高位,未来债务违约风险将进一步提升,可能会对经济发展构成风险。若选择降低2020年增速目标,一方面可以减少政策压力以及强刺激政策的负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同时考虑更多的其他政策目标,这样就有有足够的余力应对其他问题,包括疫情处理、稳物价、稳杠杆等等。

在不设经济增速目标的同时,今年的主要调控目标就是稳就业了,报告中说新增就业900万左右。首先,这说明,今年的主要宏观调控目标从增速转向就业。其次,这样的新增就业目标应该说比前几年低,也说明了政府对今年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是留有余地的。最后,可以预计今年关于稳就业的各项配套政策和改革措施会陆续出台。

除了就业目标外,今年的通货膨胀目标为3.5%左右,比去年高了0.5个百分点。这说明政府对今年的物价形势也比较谨慎。

综上所述,报告中对宏观调控目标的设定反映了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这个目标体系总体上说是留有较大余地的,我认为是因为今年的国际、国内形势极其复杂,不确定性很大,留有余地是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的。

专题链接:聚焦两会2020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延伸阅读:

苏剑,美国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国际经济学与金融学博士,北京市新世纪人文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学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副主席,曾任方正证券首席宏观经济顾问(2014.9-2016.8);研究/教学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参与或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十余项,著有专著《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内外失衡下的中国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等;在国内外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和政策评论文章。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