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系列评论员文章之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形成了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五中全会将创新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指明了发展路径,提出了具体要求。

大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生产力之争,其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之争。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时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的变革,新产业、新动能、新技术等将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加强科技创新,不仅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跟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步伐的现实举措,还是实现科技自主、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抓手,更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题中之义。

对于北京大学来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对优化完善资源分配,加强学术化人才培养,健全完善学科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跨界整合,强化服务国家经济建设、重大战略目标的能力等方面意义重大。

近年来,北京大学聚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推出了一系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举措。如加强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布局,以“临床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两大重点领域为牵引,凝练科研攻关的方向和布局。积极承担国家科研项目,2016年以来,共获批11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立项数及经费数均居全国第二。不断推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国家重大基础科学设施建设,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搭建重要科研基础设施平台,推进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建设,形成了系统化、多层次的创新平台矩阵。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研竞争力快速提升,在自然指数排名中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量级奖项,一系列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

近日,北京大学十三届党委五次全会研究了加快学校新工科建设发展的规划,作出了重要部署,这是北京大学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双一流”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新时期、新环境、新形势对于高校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北京大学要聚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立足于中国的需要,全面对接国家战略,紧紧盯住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继续布局和抢占科学发展制高点,要继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扎实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成果转化,努力创造能够推动国家和人类进步的新知识、新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就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北京大学文理医农工并重,学科综合实力雄厚。我们要继续发挥理科实力领先的显著优势,加强对基础学科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布局和抢占科学发展制高点;要健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继续强化人文社科基础学科传统优势,加大应用学科建设力度,鼓励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对话;要大力发展“新工科”、推进“北大医学”建设,加强对人文社科、理科等学科的辐射作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跨界整合。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就要面向创新制高点,健全科研攻关机制。北京大学学科基础好、资源禀赋高、科研氛围浓,在科技研发、项目攻关方面具有重大优势。北京大学要从研究与决策机制、团队组织、管理体制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有组织的科研模式,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重大科技难题,积极参与国家各类研究计划,要重点围绕重大项目、跨学科交叉等加强科研机构和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还要改进学术管理服务,改善创新发展的“软环境”。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就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社会服务。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主动性、自觉性、前瞻性、有效性尚需提高,承接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不足。北京大学应坚持面向重大科学前沿、重大国家需求、重大学科交叉、重大仪器研制,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加强前沿科技布局;深化校地合作,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智库机构建设,实现智库研究与政府政策的有效对接。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就要坚持正确导向,优化学术评价体系。学术评价体系事关高校学术风气和学术生态,对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导向,对我国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成效意义重大。北京大学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类型成果、不同职位系列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建立并细化侧重点不同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要坚持面向“四个服务”,完善涵盖学术质量、学术影响、社会贡献的综合评价体系;要坚定地把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成效作为学术评价的首要标准。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世界创新版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向未来,北大必须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用更具颠覆性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更合理完善的学科布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自觉,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