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两会笔谈|韩晗:如何用好财政和货币政策实现“六保”

2020年4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六保”的工作: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保基层运转。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继续强调了这“六保”。下面我就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着手,谈谈自己对如何实现“六保”的建议。

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是“六保”的关键。为此,财政政策要发挥主导作用,守住基本民生底线,从税费、社保和租金等方面减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负担。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承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一万亿,同时发行一万亿的公司国债。且这两万亿要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用来惠企利民。这些钱一方面要建立社会安全网,保证失业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一方面要用来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防止失业潮。群众生活方面,一是建议发放困难群众房贷还款或提供房租补贴,解决困难群众“住”的问题。二是建议消费券或现金补贴,让他们购买米、面、油、蔬菜、服装等生活必需品,解决困难群众“吃穿”的问题。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方面:一是继续推行减税降费措施,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中小微企业的养老、失业和工商保险;二是要在减免租金上下功夫。降租的核心是鼓励私营店面减免租金。可考虑在市场化原则基础上,采取为减租者减税降费、提供补贴等各种措施大力鼓励私营部门免租减租、共克时艰。

财政政策以外还要善用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实行的关键不是大水漫灌,而是要真正把信贷发放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手中。大水漫灌会加剧通胀和资产泡沫膨胀压力,只会让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更加紧张。为此笔者建议放松对中小企业的抵押品需求。可以考虑以企业主过往的信用评级为基础发放信用贷款。避免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因抵押品不足而无法拿到贷款。贷款的发放手续应该简单友好,更有普惠性。

面对新冠疫情和不确定的国外经济环境,我们既要对各项困难有清醒的认识,也要对经济回暖有充分的信心。不管是财政面,还是货币面,我们都比西方国家有更大的政策空间。在党中央的统一坚定领导下,我们要多管齐下、精准施策。重点帮扶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困难群众、稳住失业率、实现“六保”,努力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介绍:

韩晗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conomic Thoery,European Economic Review,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等著名刊物上。

专题链接:聚焦两会2020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