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筱杰:回忆值得铭记的几件往事——庆祝唐有祺先生百岁华诞

编者按: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先生是我国晶体化学的奠基人、化学生物学的倡导者、分子工程学的开创者,为中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殚精竭虑,为中国化学学科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20年7月11日,欣逢先生百岁寿辰,北京大学新闻网与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联合推出新闻专题“庆祝唐有祺先生百岁华诞”,带领读者了解先生卓越而光辉的百年人生,致敬先生为中国化学和科学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唐先生是中国结构化学及晶体学的开拓者及奠基人,早年在北大及科学院开创了晶体学研究,同时培养了一批批晶体学科研及教学人才。晶体内藴藏着丰富多彩的分子立体结构,原子及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化学键),结构与功能关系等信息,进一步还可了解多种多样的表面结构与功能信息。几十年来唐先生在晶体学研究的基础上开拓了分子模拟与设计、分子工程学、表面结构及催化剂等方面研究,发展了单层表面分散等新理论,为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跟随唐先生多年,先生的学术造诣与治学精神令我敬佩,先生为发展中国的化学特别是晶体学事业迎困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也令我终生难忘。

晶体学是最早应用计算机的学科之一,计算机化的晶体学研究摆脱了用㬵片收集数据,拉纸条与计算尺解析结构的落后状态,进入一个用全自动的衍射仪快速收集数据及解析结构的新时代。文革后中国虽已有一台四圆衍射仪但不是全自动的,效率较低。为摆脱中国晶体学的落后状态,唐先生于1979年开始为引进中国第一台全自动四圆衍射仪进行不懈的努力,当时国家外汇紧缺,许多旧的规章制度尚未改革,要在较短时间引进难度很大,由于唐先生的亲自力为,从与外商洽谈争取到最优惠的价格与最快的供货速度,找国家科委和教育部有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到国家仪器进出口公司洽谈签合同,最后在北京大学安装运行仅用了一年左右时间。

1993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第十六届国际晶体学大会也是唐先生对中国晶体学事业的另一贡献,自从1984年被选为国际晶体学会执委后先生就活跃于国际晶体学界,为中国取得大会主办权做了充分的准备。1986年在唐先生的领导下在北京香山饭店成功举办了小分子结构国际报告会,包括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在内的二百余名晶体学家参加会议,国际晶体学界对这次会议给予很高的评价。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中国终于在1987年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晶体学大会上击败美国获得第十六届大会的主办权,同时唐先生也被选为国际晶体学会副主席。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国际晶体学会执委会曾一度取消中国的大会主办权,但在唐先生的努力下于1989年12月在伦敦召开的国际晶体学非常代表大会上又取得了会议主办权。有千余名国外晶体学家参加此次大会、会议非常成功受到广泛好评,扩大了中国晶体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及促进了与国外的学术交流。

07-1986年小分子结构国际会议上与来宾欢聚.jpg

1986年小分子结构国际会议上与来宾欢聚

第十六届国际晶体学大会后先生就提出成立中国晶体学会,为此召开了几次筹备会议,由于当时国家科协规定不增加新的一级学会,所以许多与会者主张先成立二级学会挂靠在化学会或物理学会,但唐先生坚持认为一级学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对晶体学发展更有利,鼓励大家努力争取,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先生的领导及推动下,作为一级学会的中国晶体学会终于在1997年获批成立。

(作者徐筱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专题链接:庆祝唐有祺先生百岁华诞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