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旗帜”系列报道之二】镜头记录历史 责任镌刻征程——记国际关系学院2006级本科生殷晴飞

【编者按】他们是北大学生的卓越楷模,是学生党员的优秀代表。他们信念坚定、追求远大,在他们心中镌刻着对信仰的执着、对奉献的热情和对进步的追求。他们的经历闪耀着燕园特有的学术才情、蓄积着对民众、对社会、对祖国乃至于对世界的勇敢担当。他们就是在燕园成长起来的北大优秀学生党员,是我们身边的旗帜与榜样。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体学生党员中的广泛开展,大力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于2009年5月联合启动了北京大学学生党建旗帜引领计划。作为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工作部和北大新闻网联合启动了“身边的旗帜”——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党员系列报道工作,广泛宣传优秀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有效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示范效应和榜样力量,激励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砥砺德行、坚定志向、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惟愿:通过汇集和展现这些现实中的成长故事,分享身边榜样鲜活的成长经历、人生抉择和感知体悟,让大家在前行道路上多一份坚定、少一份踟蹰,在面对选择时多一份智慧、少一份迷惑,在逆境之中多一份坚持、少一份退缩,在理想面前多一份执着、少一份旁骛,让每一个北大学生都能在旗帜的引领下坚定前行方向,在面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信而从容。

镜头记录历史 责任镌刻征程

——记国际关系学院2006级本科生殷晴飞

人物简介:殷晴飞,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6级本科生,现任2006级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学习成绩连续三年排名年级第一,在历史学双学位、法语以及意大利语的学习中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获得“三好学生标兵”称号及各类奖学金,以总成绩第一名的成绩保送攻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作为摄影专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被评为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五好志愿者”、荣获北京大学奥运志愿者服务金奖、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殷晴飞是位摄影爱好者,她称自己的摄影技术还只是“业余”水平,“至今没有什么非常满意的作品”。但谈及摄影,她眼中闪动的光芒和娓娓道来的经历,让我们相信,面前的这个阳光自信的女孩儿,一定用她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一路走来的成长故事,透过镜头和影像,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身边的世界。在殷晴飞看来,摄影师的镜头常常决定着人们看世界的视角,因此也就担负着一种无形的责任。然而,在殷晴飞的词典里,“责任”二字的意义却远远不止于此。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殷晴飞把这种责任感落实到了支部日常的工作中,渗透在了帮助别人的行动中,镌刻在了人生的成长道路上。

“支部工作有很多琐事,但绝对没有小事”

殷晴飞在高中阶段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进入大学后便成为了党支部的骨干,现担任党支部书记。一个拥有120余人的庞大班级,党员比例近40%,而党支部负责常规工作的却只有三名同学,因此,每年转正和发展党员的工作量较大。作为党支部书记,殷晴飞却坚持不增加常规工作负责人员,以减少工作交接中出现的纰漏和失误。殷晴飞说,“党支部的工作有很多琐事,但绝对没有小事”,带着这样一种“党的工作无小事”的勤勉态度,她所在支部每一年的转正、发展党员等常规工作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党团日联合主题教育活动也总能搞得有声有色。

殷晴飞说,党支部的工作与学生社团不同,没有定期的例会或者长期性、系列化的项目,工作规模比较小。但是,党支部的工作却都非常重要,程序上较为复杂,更需要细致和耐心。回忆起自己入党时的场景,当时作为入党介绍人的两位高中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殷晴飞记忆犹新。现在,她自己作为党支部书记,有责任将这种严谨的态度传承下去。“无论有多忙,都要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自己填写的内容都是将要归入同学档案的,这对于别人的前途是件严肃的事,要对同学们负责。”殷晴飞的眼中透出一股认真劲,让人觉得踏实而放心。

在做好日常工作之余,殷晴飞还主动联络团支部和班级学生干部,共同组织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邀请优秀学长指导本年级同学做好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为同学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信息和建议。“形式产生美,但支部活动应能对广大党员和同学提供实际助力”,这是殷晴飞对党支部活动性质的定位。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她了解同学们真正关心和需要的东西,“急同学之所急,想同学之所想”,也正因为如此,透过一次次的组织活动,我们看到了一个越来越成熟自信的殷晴飞,更看到了她背后那个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学生党员群体。作为一名优秀学生党员,能够在自己成长的同时,带动周围同学共同进步,便是为党员责任添上了一笔实实在在的注脚。

“责任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党员应有的担当”

2008年的夏天,如很多幸运的北大学生一样,殷晴飞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然而特别的是,她的身份是摄影专业志愿者,分别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担任了摄影记者工作间助理及主管工作。回忆起工作中的苦与乐,殷晴飞用质朴的语言去诠释——“责任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党员应有的担当”。

在更多人的印象中,北京奥运会是鸟巢上空炫目的焰火,是赛道上的激烈角逐,是万千观众的激情呐喊……而在殷晴飞的记忆之中,除去那些为世人所瞩目的恢宏,奥运会是几十个日夜的辛勤汗水和无私付出。工作期间,摄影志愿者要为记者提供摄影位置引导、赛事信息、特殊摄影等多方面服务,还要在媒体餐饮、医疗、交通等业务口与摄影记者之间起到沟通作用,工作常常涉及沟通交流和信息收集等细小方面,特别需要用细致而耐心的态度去对待和完成。然而,躬逢盛事的北大学生党员应有此担当,这是一份无需言说的责任。

殷晴飞告诉我们,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是一件很具挑战性的工作,一个细节的失误很可能直接造成巨大的损失。奥运会期间,不同媒体的记者的通行权限和能够接近比赛的程度都是不同的,除了一些世界知名的媒体通常可以占据优先位置之外,其他媒体的记者通常都只能按照到场顺序决定谁有机会在“热门”的位置进行报道。因此,志愿者们面临着分配稀缺资源的难题,如何进行正确而妥善的处理,这一问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志愿者的能力和智慧。由于志愿者是非受薪工作人员,因此志愿者在理论上无须为工作中的失误承担责任。但是,在殷晴飞看来,学生党员不能只有在支部活动的时候才站出来,党员的担当和付出早已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习惯。遇到困难时,党员就应当第一时间上前线,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残奥会期间,殷晴飞遇到一位既不会说英文、也不会说中文的伊朗记者。恰好翻译当天休假,殷晴飞只好通过画图、手势等各种方式与这位伊朗记者交流。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顺利帮助记者朋友解决了困难,也赢得了伙伴们的敬佩和尊重。

志愿者的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尤其是摄影记者工作间在原则上是24小时开放,因此只要还有记者在工作,志愿者就不能离岗。工作的艰辛与琐碎并没有使殷晴飞退缩,在她看来,这份事业是自己肩头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践行入党誓言的行动,自己只有坚持前行的资格,却没有退缩放弃的理由。

“北大学生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

一路走来,殷晴飞收获了很多成绩和荣誉,鲜花和掌声伴随着她前进的脚步。在很多人看来,这无疑是一笔傲人的资本,更是一份光芒四射的履历。然而,殷晴飞却认为这些不过是自己人生道路上几幅精彩的画卷,未来的路还很长,自己始终带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成功,也正因为如此,在成败得失面前,自己才能够守得住一份真信念,捍卫得了一份真性情。

在殷晴飞看来,自己在北大求学近四年,最大的收获或许不是知识性、技术性的东西,而是培养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放的心态”。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人,一定要有胸怀世界、放眼寰球的心态和眼光,延续中国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价值标准,秉承北大人关怀现实的人文气质,摆脱激进和偏狭,用更平和的心情、更成熟的眼光、更积极的态度去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面对周围其他人的时候,要更多地看到别人优秀的一面,更多地审视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也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正视差异,从而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与他人,最终实现自我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也帮助和带动周围同学一起成长。

对于生活中许多事情,殷晴飞都尝试用这样一种摒弃功利的态度,以一种单纯平和的心境去学习和感悟。她认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多尝试,从中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一旦投入其中就努力善始善终。正是坚持着这样一种信念,殷晴飞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党支部工作之中,用默默无声的行动和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和影响周围的同学。她的舍友告诉我们,“晴飞的坚持和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也在默默地影响和引导着我们”。“润物细无声”,殷晴飞的执着就这样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大家的心田,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殷晴飞本人还是她的朋友们,都收获了一份感人的真挚情谊和一段动人的成长故事。

透过冬日的暖阳,殷晴飞微笑的脸庞映衬着她自信的目光。她的优秀具有一种可以触碰的温度,也有一种挺立潮头的昂扬。或许,在殷晴飞的信念中,因为未曾怀疑选择,所以步履从来坚定;因为希望温暖他人,所以责任挑在肩头;因为目光注视远方,所以能够展翅翱翔。(文/甄兆平、王文浩)

 

编辑:云超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