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风采】赵扬玉:大医铸精诚 妙手扶桑梓

编者按: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在2017年11月中旬召开。这次党代会选举产生的300名党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先进性。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代表74名,占代表总数的24.7%;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一线代表190名,占代表总数的63.3%;学生代表19名,占6.3%;离退休代表17名,占5.7%。其中,妇女代表132名,占44%;少数民族代表19名,占6.3%;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代表298名,占99.3%;年龄在50岁以下的代表158名,占52.7%,符合党代表的结构要求。与上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相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代表的比例提高了4%。代表们大部分来自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是北大发展建设、创先争优的中流砥柱。新闻中心特推出《党代表风采》专栏,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现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015年3月19日,一场异常艰难的生命保卫战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打响。

羊水栓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高危产妇小陈的生命危在旦夕。手术台前,以产科主任赵扬玉为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团队与死神争分夺秒地进行着博弈,在经过5轮激烈地撕扯,团队将小陈从死神手中抢夺回了人间。

当天,从中午1点到晚上11点,在完成近十个小时的手术后,和赵扬玉一样,很多大夫都没有回家。坚守在医院,担心病情突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扬玉前一天深夜刚刚主刀一名高危产妇的抢救手术,忙到凌晨两点才回家休息,早晨就又来到医院上班。但是,她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倦意。

对于赵扬玉来说,这已然是工作的常态。

“我喜欢迎接新生命,我觉得很快乐。”

在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产科医生时,赵扬玉告诉记者,“我喜欢迎接新生命的感觉,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赵扬玉迎接新生命

赵扬玉在硕士阶段读的是产科,但是在博士时期就转向了妇科方向,包括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后时期,她做的课题也是“妇科肿瘤”。如果要成为一名产科医生,那么就要面临着种种辛苦:工作压力大、风险大,肩负着产妇和新生儿两条人命;而且经常会有紧急病人,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工作计划性差……而做妇科医生这些问题会好很多,又符合自己专业主攻的方向。“所以在一开始,我和大多数医生一样也想成为一名妇科医生。”赵扬玉大夫笑着承认。

然而,当时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严重缺少人手,医院需要赵扬玉这样的人才加入产科工作。赵扬玉对北大医学部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怀着深深的感恩之心,而且在北大医学部攻读学位期间一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对产科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对于组织上将她调入产科的安排,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我承认一开始我的工作压力很大”,赵扬玉大夫说,“但是一旦开始了,我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

从开始工作到现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重症患者手术的现场,几乎都有赵扬玉的身影。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有疑难重症产妇需要急救,她随叫随到,随时为重症产妇准备着生命的“绿色通道”。

在辛勤工作中,赵扬玉通过临床的实践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了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喜欢产科的工作。她介绍,产科有着半内科的性质,对医生素质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基础理论,还要有知识面的广度,能处理在临床中突然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另外,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临床的形势瞬息万变,要求产科医生有着极强的心理素质,“临床判断必须准确,要快、利落、绝对不能犹豫,否则,一条或者两条生命可能瞬间就逝去了。”所以,产科大夫的神经每天都高度紧张,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产科大夫并不容易。

“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我喜欢迎接新生命,我觉得很快乐。”赵扬玉大夫说。

在琳琅满目的感谢信中,一名在生产时难产的母亲这样写道:“赵主任,不知道您还记得不记得我,可能在您帮助过的那么多产妇中,您已经不记得我了。但是我会一直记得您,是您把我的儿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当时我是顺转难,胎心降落,您在夜里11点多从家里神速的赶回产科,您以您高效、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以您精湛的高超的医术,将我的宝宝接生出来。要不是您的妙手神医,我真不敢想后果。”一名怀孕时“胎盘过低”的母亲写道:“那时我天天因为担心保不住肚子里的宝宝而烦躁,赵教授淡定和从容不迫的态度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教授其实每天都特别忙,但每次来查房的时候,还是会异常耐心地安慰我说,到了医院还有我们医生呢,不要担心。就是在教授的宽慰言语中,我顺利产下一个健康的女儿。出院后我曾多次想当面感谢赵教授,但都被她婉言拒绝了。这样负责任又不求回报的医生,令我和家人非常感激。感谢您的仁爱,祝您永远健康!一切顺利。”可见在患者的心目中,赵扬玉就如同大家夸奖的那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赵扬玉救治高危产妇

“如果她是我的妹妹,我会为她怎么选择?”

“赵大夫,我走投无路了,没有医院要我。我什么都能理解,知道我要切子宫,切膀胱。我的第一个孩子是个残疾儿,天生没有听力。我生这个孩子,就是怕将来我老了,第一个孩子没人照顾。所以我一定要生,宁可我自己死了。”2012年,一位自知生产过程中面临危险,从东北慕名而来的沈姓产妇见到赵扬玉时道出了危重产妇的心声。

医者仁心,赵扬玉在原本就非常繁忙的工作中依然坚持医生的职业操守。这位患者入院时她的胎盘已经穿透子宫肌层,并发生了腹腔内出血,赵扬玉紧急为她安排了急诊手术。“由于病情及其凶险,而且前次手术遗留的盆腹腔肠管腹膜广泛粘连,手术中她出了近一万多毫升的血,不过最后还是把她特别艰难地救过来了。”前不久,小沈在媒体上看到了报道赵扬玉救治高危产妇小陈的文章,就立刻给她发了微信:“刚刚看到今年你又救了一位比我还严重的产妇的报道,心里很感动,感谢上苍把您和您的医术送到了我们身边,谢谢您!您辛苦了!一生感恩您。”

“有些患者把你当成她一辈子的恩人,在痊愈后还想把自己的孩子带到北京来感谢你。病人和医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妈妈和孩子都能够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对医生来说,是最欣慰的一件事了。”赵扬玉给记者展示了她曾经迎接的一个个小生命的照片,眼神中充满了欣慰——无论付出再多的辛苦,一句母子平安,一声婴儿的啼哭,在赵扬玉眼中都是值得的。

在产科领域,赵扬玉是位杏林春满、有口皆碑的好医生。对于不少慕名前来的患者来说,更是“一号难求”。“产科有一个特点就是急诊多,每天都有好多情况不是很好的产妇过来找我,要求加号。她们大多是别的医院拒收,治不了,所以奔着三院来了,而且还有很多外地人,条件也不是很好,拖家带口的来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都会给他们加号。”她不仅对所有的患者一视同仁、尽心医治,并以一种亲情的眼光审视与患者间的关系,为患者制定最优治疗方案。面对患者,赵扬玉经常思索:“如果她是我的妹妹,我会为她做出怎样的选择?”

 
赵扬玉为孕妇产检

“我的成绩归功于优秀的团队”

提起危重病人,赵扬玉首当其冲地肩负起医生的天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他们提供救治。说起荣誉,赵扬玉却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优秀的医疗团队,归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的优良传统。“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立开始,妇产科就形成了一个特别好的团队。从第一任主任张丽珠,一直到现在的主任乔杰,她们都是医术精湛,对工作全心全意地热爱和投入的人。我们的精神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赵扬玉带领的产科团队

赵扬玉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整个妇产科系统有400多名医生和护士。2014年,产科的接诊量超过6000例。妇产科不仅工作繁忙,还要经常加班,但是从来都没有人计算过加班时间,计较过加班费。妇产科的每个医生每年都有教学假,但是几乎没有人去休。“这是我们妇产科老一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我们把工作当作是自己的责任,”赵扬玉告诉记者。

不仅对一路伴她成长的妇产科有着深厚的感情,赵扬玉还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而深深自豪。“虽然产科医生需要知识面的广度,但在真正抢救时,还是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力量更重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单靠我们产科肯定不行。没有我们医院强大的医疗团队和综合实力,就没有很多危重产妇的第二次生命。”赵扬玉说。

赵扬玉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个妇产科团结、轻松的氛围,与学科带头人的风格息息相关。乔杰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院长,也是妇产科的主任。她不仅医疗技术精湛,还负责着妇产科核心组的工作。在谈到妇产科与核心组时,赵扬玉总是流露出浓浓的骄傲与热爱之情:“妇产科整个核心组特别团结,大家拧成一股绳,发出同一个声音。这种氛围,是妇产科一代代学科带头人营造出来的。”

优秀的团队,是赵扬玉成长与成功的坚实基础和保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传帮带”的教学模式,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培养的理念,培养了一个优秀团队,一批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在这里成长。在临床方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根据每一位医生的自身特点与擅长领域,让每位医生都负责一个专门的疾病类型,建立起科室的专业梯队。对于新加入的年轻医生,则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课题方向选择研究领域及发展方向。“这样,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越扎越深,不断精进。”赵扬玉告诉记者。

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亲切的人文关怀亦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妇产科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的专业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困难亦能得到集体力量的帮助。“如果我们科有人生病了,那么他依赖的不是家人,而是我们。我们会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就像对自己亲人那样对待她。”赵扬玉介绍。

“不光是技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的精神也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赵扬玉说,“我的成绩离不开优秀团队的帮助和支持,我对北大医学部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人物简介:

赵扬玉,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常务副主任、产科主任。在吉林医学院医学系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临床医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妇产科中心完成博士后培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妇产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在产科危重症如难治性产后出血、多胎妊娠、早产及出生缺陷监测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产科团队救治了大量疑难危重孕产妇,同时积极开展新技术,如凶险型前置胎盘及穿透性胎盘植入等手术方法上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减少母儿并发症等方面不断努力探索,尽量将风险降至最低。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胎儿镜下双胎反转动脉灌注脐带血管电凝或脐带结扎术、射频消融减胎术及双胎输血综合症激光胎盘血管电凝术等,目前胎儿医学团队已完成了百余例胎儿宫内治疗手术,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开展多胎妊娠特殊并发症诊治的临床科学研究。

图片来源:北医三院

专题链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

编辑:歆琴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