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悦青春:阅读马拉松向120校庆日开“跑”,李猛领读《学术与政治》

2017年11月16日下午,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新能力”主题教育活动的创新展现形式,北京大学“校庆阅读年计划”暨阅读马拉松活动第一期线下读书沙龙举行。经过为期半个月的线上阅读、打卡、讨论,助教根据阅读任务完成情况选出30位表现突出的同学,与领读导师哲学系李猛老师面对面,师生共读马克思·韦伯的著作《学术与政治》中“科学作为天职”的相关章节。未来半年,还将有黄燎宇、朱青生、吴飞、毛利华、白建军、周飞舟、谷裕等多位知名教授担纲导读。

“阅读马拉松”活动宣传图

如何在网络信息社会的新时代校准青年发展的方向和使命及能力素质要求,强调大学教育中青年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全面提升青年综合素质的基础重要性,是网教办(青年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工作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表示“读书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指出“读书可以开启智慧,滋养浩然之气”。2015年世界读书日期间,网教办联合校图书馆正式推出“新青年·享阅读”读书沙龙活动,两年来共举办19期,邀请学校不同学科领域的名师领读经典。党的十九大在报告中点明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为进一步激发青年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探索“互联网+阅读”的可行路径,在读书沙龙基础上,网教办与图书馆整合资源、打通渠道,在校友企业北京云舒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下,以“线上讨论+线下沙龙”的方式进行“立体式”阅读,以为期半年的“阅读马拉松”活动进行“接力式”阅读,以“虚拟班级”的形式进行名师领读与助教导读,最终达到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

学生在“阅读班”中自主讨论 领读导师发布线上阅读任务

经过前期充分调研与精心筹备,依托“经典导读”手机APP,“阅读马拉松”于11月初正式上线。活动通知发出后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线上“阅读班”人数已近500人,阅读生们在虚拟“班级”中,阅读打卡,思考讨论,使得交流读书心得、启迪问题思考的活动立意不断凸显。

学生与李猛老师探讨问题

线下沙龙分为教师领读和师生共读两个环节。领读环节,李猛老师首先就韦伯著作的两个译名“以学术为业”和“科学作为天职”中“学术”与“科学”的含义作出解读;接着引申到在生产专业化时代,单纯的科学工作能否获得与之对等的现实意义等。师生共读环节,学生们踊跃地提出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李猛老师一一予以回复,还不时跟同学们分享一些自己由此延伸出的想法。老师的讲解诙谐幽默、深入浅出且一语中的,现场学生频频点头。

沙龙结束后师生合影留念

面对互联网时代阅读快餐化、碎片化的现实,网教办立足全环境育人理念与青年主体性原则,联合图书馆以“读书”为抓手,在传承与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努力在校园中营造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探讨的良好读书氛围,让“阅读”变得纯粹,强调北大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活动还受到了学校120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秘书处、离退休工作部的大力支持。(文/蔺芳 图/王彬)

编辑:山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