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张颐武:发挥直播和短视频优势,激发实体商业活力

当前,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正成为各地政策发力的重点。以旧换新、发放消费券等政策的出台,有效提振了各地消费。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此前调研,他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充分发挥直播、短视频等渠道优势,将线上流量引向线下,从而提振实体商业活力,促进消费回暖。

“近年来,不少中小实体商家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张颐武在之前的调研中发现,即使是周末或用餐时间,部分商圈店铺门可罗雀也是常态。“一方面是受整体市场环境影响,但另一方面,这些商铺普遍存在营销创新不足的问题。在营销手段上,不少商家依然采用传统的发传单、做广告牌等营销形式吸引客流。”

张颐武观察到,近年来,在直播、短视频上,不少中小商家出圈,天水麻辣烫 “一道菜带火一座城”、哈尔滨冰雪等区域特色品类文旅团购消费暴涨……直播和短视频成为中小商家经营的新阵地。

在与国内头部短视频平台的调研交流中,张颐武发现线上流量的价值。“我在抖音调研时了解到,仅这一家平台,去年就让320万中小商家的订单量同比增长69%,通过达人探店模式给商家带来1333亿元的经济收益,并让336万人靠着短视频探店获得收入。”张颐武说。

在他看来,提振内需,一方面要拉动线下商铺消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实现高质量就业,稳定发展基本盘。从这个角度看,线上短视频渠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这类蓬勃生长的新赛道也存在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问题。“比如部分商户评价靠的是雇佣‘水军’刷好评,线上评价和线下体验货不对板。”张颐武还注意到,对于这类网上有不良行为的商家,目前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监督面临新的挑战。

张颐武建议,发挥直播、短视频优势,加强对于流量的正向引导,让线上流量与线下实体商户实现充分且良性的互动,从而提振消费,促进中小实体商户的健康发展。

张颐武建议:一是完善商家监督制度,重点关注流量时代的虚假宣传与“水军”问题;二是优化消费环境,加强主管部门与平台、行业协会联动,建立商家黑名单制度,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提供优惠政策和措施,对于积极尝试直播并获得成效的商家,主管部门可因地制宜给予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四是各界应共同参与地方品牌打造,线下商户、宣传媒体以及文旅部门应充分合作,借助直播、短视频的流量,实现实体经济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张颐武: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原文链接:加大消费补贴力度 全方位激活消费动能 (载于《上海证券报》2025年3月5日第11版)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